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焦点 > >

社会责任报告的“三大弊病”如何克服

2015-08-18人民政协报佚名0

近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频发,既有企业单独发布的行为,比如匹克集团、LG化学(中国)、东风公司等企业发布CSR报告;又有集体发布的行为,如贵州省企业联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78家工业经济行业企业联合发布报告等。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中国各类组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达2240份。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报告数量将超过去年。

不过,针对这些报告的批评声也不绝于耳。记者搜集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舆情显示,CSR报告有“三大弊病”。

报告阅读率低?公众未必不爱读

据了解,目前国内规模以上的企业有60多万家,但发布CSR报告的企业只有2000余家。表面看起来,报告的发布比例很低。不过,《WTO经济导刊》副社长殷格非不这么看。

“全球的CSR报告总量,目前只有6000多份,中国占1/3的比例,怎么能说低?”他告诉记者,“发布报告企业的分量很足。中国企业500强的行列中,起码有超过8成的企业发布了CSR报告,这些企业的产值足足有好几十万亿元。我想,在未来,规模以上的企业可能都要发布CSR报告。”

商道纵横创办人兼总经理郭沛源告诉记者,从2005年至今的10年间,报告数量从零到现在的规模,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他与殷格非的看法一致,规模以上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有个渐进的过程”。

即便中国企业发布报告的数量不少,仍存在一个问题,报告的阅读率可能偏低。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个MBA班级中,有90%的学生“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知道企业做过这样的工作”。对此,郭沛源的看法是,关于阅读率,国内外没有相应的指标去衡量,“没法计算”,不过,报告“可读性不佳”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阅读者共有3类人:企业内部成员(管理层与员工)、利益相关方与社会大众。在阅读率方面,他们谁在“拖后腿”?

殷格非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像企业财务报告一样,目前是给专业人士或关心企业的人士看的,而非公众。不过,当前企业在推广报告时出现了“内部化”的趋势。

“过去企业重视报告的外部推广,现在越来越重视员工阅读率。”殷格非说,“如果员工都不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这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还有一个现象也让人鼓舞——一些企业在制作CSR报告之前会针对利益相关方进行调研、举办会议、收集意见,了解他们想读的重点内容,再据此撰写报告。这样做的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殷格非告诉记者。

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大众保持距离意味着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宁认为,这不是好事,“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是给专家看,我觉得这条路将越走越窄,将会是一个危机”。

怎么与公众沟通?用新媒体的手段发布报告,是一种有意思的尝试。今年,南方电网的CSR报告通过新媒体手段创造了一个阅读量的“奇迹”。该企业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与公众分享报告并互动,结果获得超过960万微博话题阅读、超过5000人参与微博话题讨论;超过243万微信及H5报告阅读量、超过3.1万微信及H5报告点赞。

殷格非认为,新媒体的手段促成了这样的反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信息披露质量均在提升应注重平衡性

CSR报告数量连年上涨,甚至在2009等年份出现“井喷”态势,报告的篇幅也在增加。显然,信息披露的“量”在增长,“质”是否也在提升?

记者采访的数位CSR专家就此问题均给出肯定的答案。不过,郭沛源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量”的上升速度比“质”的提升快很多,“因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这样的”。

殷格非所在的机构曾对CSR报告的质量进行数年的监测,发现好报告的比重越来越高,入门级报告的比重越来越低。

“前年的数据显示,入门级报告的比重超过50%,现在的比重约为30%。”殷格非告诉记者。

在社会重大议题方面,CSR报告信息披露的侧重是否有共性?郭沛源告诉记者,企业偏爱慈善公益、关爱员工两个方面的信息披露,原因在于“企业的已有信息中,这两个方面的最多”。

不过,他认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议题方面的披露有差异是正常的。

“以环保为例,有的行业与环保有更大关联,比如工业企业,会披露得多一些;但有的行业关联度较低,可能会披露得少一些。”郭沛源说。

记者发现,CSR报告信息披露遭遇的最大“吐糟”是平衡性不足,也就是说,“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广泛存在,负面信息披露得不够。

殷格非认为,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方面的“重大失责”类信息应该披露,报告不能仅仅描述事实,而“应该交代如何从管理责任、制度上处理与预防”。

一个典型案例是,BP公司在2010年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1年,该公司CSR报告的封面照片采用了事件的现场照片,让业界觉得“令人震撼”、“全方位沟通的效果很好”。

但在国内,企业如此披露负面信息的几乎没有。郭沛源认为,这与“家丑不外扬”的传统观念不无关系,但企业应该保持CSR报告的平衡性,“比如发生了爆炸事件,大家都知道了,你却没有披露,如何吸引人去读?”

第三方评价不足,独立审验是未来方向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年初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中指出,CSR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第三方评价不足,仅有143家企业对报告进行第三方评价,可靠性有待提高。

记者在多份引入第三方评价的CSR报告中发现,所谓的第三方评价都很简短,基本没有负面评价。

以某钢铁公司的2014年CSR报告为例,共有3个行业专家及相关领导给出评价,每条评价只有两三百字,“全面披露”、“充分展现”、“准确定位”等定性描述偏多。

郭沛源说,这与报告质量不佳有关。“一些报告的定量数据很少,文字描述较多,第三方评价的价值就会相应降低”。

殷格非告诉记者,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上述评价方式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参考”。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利益相关方评价、第三方审验等。

“目前,少数企业请独立的审验机构对其报告进行第三方评价,更具专业性,这些企业的水平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殷格非说。

大多数企业为何不愿意进行第三方独立审验?郭沛源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现阶段第三方审验对报告几乎没有增值效果,花成本引入审验,却难以看到效果,企业自然不愿意去做。

殷格非认为,第三方审验在未来将成为CSR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要“走出去”的企业,CSR报告是有效的“交际工具”和“新的商业语言”,如果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审验,报告的可靠性会下降,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

(责任编辑:小黑)

《WTO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节能环保网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中国节能招标网
中企绿盾
佛山市电气行业协会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CR CSR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418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