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CSR知识 > 理论研究 > >

社会责任:海外中资企业必须应对的问题

2007-08-01作者 钟宏武 杨小科0

自从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成果显著,企业海外投资呈持续上升趋势。2006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61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46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为300亿美元和660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分别增长117%和274%。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海外中资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不佳,社会责任缺失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揭露、批评及谴责。海外报刊不断撰文指责海外中资企业带来资源、环境、人权、安全以及社会治理等问题,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感和抵制。根据笔者对西方四大媒体之一合众社的相关报道进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6月12日,关于非洲中资企业人权问题的报道就有2147篇;关于劳工问题的相关报道有1582篇;关于腐败问题的报道有1408篇,涉及环境问题的报道有1655篇。海外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给我们的国家形象、企业声誉与品牌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阻碍了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的步伐,影响了中国企业全球布局战略的实施,责任缺失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

海外中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付工资偏低,引发劳资冲突

某些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生产成本而降低用工标准,给当地工人支付过低的工资,引起了工人与工会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引发罢工,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参见表1)。另外,在某些项目中,海外中资企业习惯于引进中国公民从事搬运、建筑等非技术工作,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当地人不满。

环护投入不够,资源破坏严重

海外中资企业在给东道国和当地居民带去资金、技术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而海外中资企业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力度不足,也使海外中资企业遭受较多指责。

按照Global Timber.org.uk的数据,中国从喀麦隆、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缅甸和利比里亚的森林中获取了大量木材,这一贸易过程中存在不少非法采伐,并引起了环境破坏。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目前大部分海外中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加上一些企业或海外项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础管理薄弱,事故时有发生。

秘鲁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12月中国企业通过投标方式收购的一家秘鲁国营企业,当时承诺要再向这座铁矿投资1.3亿美元。但运营14年以来,中方并未履行对这家铁矿进行升级改造的诺言,导致这家铁矿的安全程度下降,据秘鲁劳工部(Labor Ministry)报道,该矿2003年发生了170余起事故,其中两起造成了人员死亡。

2005年4月发生在赞比亚Chambishi铜矿的爆炸事件也暴露出海外中资企业在安全生产和业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2006年6月份,赞比亚当局关闭了该国南部由中国人拥有的Collum煤炭开采实业公司。

缺乏商业诚信

在许多南美公司和社区看来,一些中国企业行事急功近利,缺乏诚信。厄瓜多尔的石油服务公司Dygoil SA曾赢得一笔为该国的国有石油公司进行油井升级改造的6900万美元合同,但遇到十分严峻的融资形势:国际债权人拒绝向该公司提供经营资金,本国银行又要求高达20%的利率。Dygoil因而向中国石油企业寻求合作,中国企业最终同意以投资者身份参与到该项目中来,但在该项目即将实施时,该中资企业决定自己单独干,而把Dygoil降到分包商的地位。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探讨

主观不作为

不可否认,不少“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内经营中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逃责、避责行为的约束和处罚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中资企业漠视安全生产、环境破坏以及劳工标准。而目前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中又没有社会责任前置审查程序,使国内企业“不负责任”的恶习轻易地飘洋过海。

治理不完善

海外中资企业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内部监管机制,不能有效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监控和反馈,目前,“走出去”企业普遍还未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一些在此方面已经做出努力的企业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反观国外凡是在社会责任方面声誉卓著的企业,无不已经建立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的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融为一体。

经验不丰富

很多中资企业即使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但跨国经营经验匮乏,对当地的法规、风俗和文化不甚了了,在国外经营中很容易与当地社区发生冲突。比如拉美国家的劳资关系问题向来比较紧张,与中国相比,当地工会组织对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中国企业大多缺乏与工会谈判的经验。文化差异也对劳资关系有相当影响,譬如拉美人和中国人对谈判结果的态度不一致,中国人认为谈判定了的东西就不应当再更改,就得执行,而拉美人往往喜欢不断谈判,这次谈好的事情过段时间可能会再提出来谈。这种差异使得海外中资企业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出现一些麻烦。

合作不广泛

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沿袭在国内的经营经验,仍将政企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重点,而对当地NGO缺乏重视和关注。这一方面导致我们的很多社会责任项目无法很好的满足当地需求,取得上佳的效果,也没有争取到这些组织支持、宣传我们的社会责任行为;另一方面,还将这类组织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使他们成为攻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急先锋”。

沟通有障碍

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使中国企业“遇事回避”,在遭遇社会责任冲突时,回避媒体采访,不主动出面澄清事实、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秘鲁钢铁企业罢工事件中,秘鲁媒体充斥着工会组织领导人、罢工工人、非政府组织、当地政客的观点,就是没有企业的声音。这种遇事回避的应对方式,实际上是拱手让出话语权,客观上助长了媒体报道一边倒的倾向,其结果就是对手主导了舆论,舆论影响了群众和政府、议会、司法部门,企业则处处被动。

报道不客观

造成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一些国家和机构对中国和平崛起存在敌视和偏见成分。无论历史还是现在,西方企业的对外投资史上都没有什么光荣纪录,它们对全球环境、社会、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与之相比,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真可谓“小儿科”。但是,在“中国威胁论”下,国外一些机构、媒体却对中国企业遭遇的社会责任问题大肆渲染。赞比亚铜矿工人罢工事件本来只是普通的劳资纠纷事件,跨国公司雇员因为要求涨工资而举行罢工,对欧美跨国公司来说可谓司空见惯,居然也被“美国之音”等西方媒体用来攻击中国,让海外中资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06年8月10日“美国之音”网络版刊登了一篇以《非洲拉美国家为何不满中国公司》为题的文章,该文章既没有现场采访,也没有对援引其他通讯社报道的内容进行核实,并且在引用时竟然出现了一个十分低级的翻译错误。这反映出某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是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遵循!

对策建议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的协调,更重要是要从企业自身改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

建立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监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会同科研、教学、NGO组织,建立一套对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监控体系,对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价,定期公布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企业“黑名单”,督促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纳入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基准”和“门槛”,使社会责任表现不佳的企业走不出国门。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外管局等相关部委应积极合作推进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将企业社会责任考核纳入到对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管理环节中,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作为享受国家在资金、外汇、税收、海关、出入境等各方面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引导建立中国企业公民联合会

目前我国还没有为海外中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出谋划策的组织,政府需要注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建立类似日本海外活动事业联合会(CBCC)的非营利组织——中国企业公民联合会,通过该组织为走出去的企业出谋划策,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国际交流,与东道国的学者、NGO和社区进行沟通,正面宣传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完善企业责任治理结构

海外中资企业应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外派人员的社会责任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治理结构,建立包括消费者、雇员、社区、NGO等利益相关方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委员会,使企业社会责任真正成为一项重大的企业战略决策。同时,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考核机制,使责任管理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

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守法经营,积极作为

在海外经营中,中国企业不能照搬国内经验,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适应当地风俗习惯,按照当地文化习惯处理社会责任问题。要在环境保护、当地社区稳定、商业诚信、社区公益、慈善活动等方面积极作为,做一个融入当地社区的“企业公民”,力争公司利益和社区发展的双赢,在当地居民中树立企业和国家良好形象。

增强公关意识,加强责任沟通

海外中资企业要增强公关意识、加强责任沟通,建立责任风险危机管理体系机制。2006年秘鲁铁矿公司的工人罢工和赞比亚中国铜矿的工人暴乱原本只是两起普通的劳资纠纷,但我国企业应对失策,一味回避,让出话语权,使企业处处被动。企业应加强责任沟通管理机制的建设,定期向当地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正面、及时应对各类社会责任危机,营造一个敢于应对、勇于负责的企业形象。

加强与NGO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社会投资绩效

海外中资企业要加强与NGO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增进了解,避免误会,并有效地分享信息与经验,为企业海外经营赢得更多的外脑。另一方面提升社会责任投资的绩效,企业在做社会投资时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充分借助NGO的力量,使企业经营战略与社会责任项目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当地社区的需求,使当地NGO项目更为主动地宣传中资企业。

加大社会责任研究力度

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全球化经营中的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深度研究,对东道国的法律、习俗进行深入分析,逐个国家、逐个行业的突破,对症下药,为海外经营提供及时、有效的对策建议。此外,还应鼓励、支持中国学者参加国际机构和国际会议,增加中国的发言机会,扭转国外的错误认识。

(钟宏武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杨小科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博士生)

责任编辑:曹冠

(责任编辑:admin)

《WTO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节能环保网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中国节能招标网
中企绿盾
佛山市电气行业协会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CR CSR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418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