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炯:非常感谢论坛的邀请。刚才讲了开源和节流,从学术和政策研究角度更多是开源。对于咱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既然各位来了,我们一般都觉得堪忧,因为能源价格增长,大家都希望便宜一些。另外由于进口的渠道受到钳制,在50年代到70年代,进口渠道不畅通,还有地缘政治等等问题。但是从我个人研究的判断看,这些话题令人堪忧。有时候说回过头来看,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能源也好、粮食也好、资源安全也好,世界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国家是很少的。而且自给自足也不是优化的概念。咱们国家已经走出受能源制约发展的阶段,我们能源核心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
这是一个简单的图,是能源阶梯,头三个是生物质能源,动物的粪便、碳氢,中间是煤炭。我们国家核心的部分是煤、天然气、石油气到电,这是能源阶梯阶段。这是2009年的情况。虽然今天的话题是新型城镇化,但是想一想我们城镇化所谓的全局化,从农村到城市里头来,咱们国家农村用地的情况,秸秆占的比例,农村煤炭消费越多,这不是好的事情,这是污染的转移,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去了。
我想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这是世界银行组织做的统计,统计能源的消费或者未来的情况有很多方法,这个更直接一些,在你提高收入之前,买更大的房子之前,开车之前,你要吃。下面这个英文比较小,是做了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是日常炊事用的,还是生物质能源,动物粪便、碳氢能源、秸秆这些,中国的比例在这里,整个全国人口里边差不多38%日常做饭,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是来自于碳氢能源,第一阶段。咱们中国农村快接近60%,但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你如果看全球的竞争,你再看看亚洲其他国家,再看看印度尼西亚,还有广大非洲国家,大家都在发展,经济增长,竞争是肯定的,怎么竞争呢?这也是我研究的一部分。我想提高能效,节能是中国要去做的。当然这个表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把自己的成就看得严肃一些不是坏事,中国的能源经济、我们今天的发展阶段,人均电力消费量、石油消费量、能源效率这些指标,跟美国60年代差不多。当然这个统计里边,肯定有人说查老师错了,你看美国的楼也没有那么好。我们有很发达的地方,我们也有很浪费的地方,是这个意思。
另外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要看到差距。这个差距不是贬低自己,也不是夸别的国家。跟这个差距相比,我们人总是有期待的,从国家的政策规划也好,学术规划也好,我们经常开一些学术会议,我们政府部门的同志说,什么叫小康?现在虽然不怎么讲这个词,电脑进家庭、小汽车进家庭,最好一户一个别墅。还有说得更形象,让中国至少隔一天能洗一个澡,是奢侈吗?这不是看到我们现在的水平,而是看到所谓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比如汽车方面人均保有量方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几。当然这么大的人口,汽车达到美国的占有水平,这里有很大的矛盾,包括汽油的消费、电力的消费。其他国家能源市场化,再一个是全球化,包括产业对外转移。一个趋势就是说,从总量的保障或者说控制转向质量的推进和竞争,节能或者提高能效变成国际竞争的平台。今天为什么伊顿公司来推广这个事情?这不是有了能源危机,而是公司之间竞争的平台。
现在国家对能源有焦虑,我是做学者的,所以有一些事情不像政府官员讲得那么绝对,这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我们看到一个现实,在国际上推进能源方面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应对,有一些组织,那是国际能源治理。比如在国际能源署,这是做基础性能源统计的,我们自己要不要选择加入。另外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个大家比较熟,我们也不是成员,但我们是进口国。欧洲能源宪章这是保障跨国能源投资的,避免一方蓄意撕毁合同,包括能源运输的稳定性上升到国际法的层面。我们习惯的思路,包括咱们的记者,还有学生写的文章,是市场换技术,因为我们市场大。不是说不可以换。另外从事国际合作的时候,目标很清楚,得到技术。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WTO经济导刊》我的理解是有一定的教育性质,我们大家都是做教育的,我们自己的思路是不是也要改变?别人凭什么给你技术,就因为你有市场?就因为你有钱?这里面需要有一些理念在里头,需要你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中间做技术是品牌建设。
但是节能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做,从八九十年代开始,我们政府一直在做,传统的办法是以行政区分或者行业为分类,层层往下分解任务。到2016年,我们能源消费强度下降16%,这个16%不断往下分解。但是成效怎么样呢?评估的标准是有争议的。完不成目标是什么因素?另外能源强度,把它折合成标准煤,本身有折算的问题,以美元为标准。意思是有规划、有分解,但是做得到底怎么样,是有争议的,争议本身来自于我们用的标准判断,或者投资回报。如果节能增效、投资没有回报也不会持续。
在我们国家要看到另外一个情况,随时提高能效的主体。今天有媒体,媒体也是普通观众,在中国最容易说的就是政府,什么都不关我的事,都是政府的事,政府要科学、要顶层的设计。有了顶层设计,那还要有法规,要投钱。另外就是企业,企业里头有两个问题,从使用这个角度,今天伊顿和其他能源生产企业可能来推介的是他在节能或者提高能效方面产品的竞争性,但是众多的能源消费企业,把低价能源算成要素的成本,那就是说能源不能涨价,也不能优化,因为低价钱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劳动力、土地、水这些资源投入都相当的情况下,你要让我企业生存下去,那就得低价。低价你拿什么去增进节能呢?另外就是就业,无法装新的设备、改进工序,因为我们有人需要就业。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观点,我只是提出一些不利于咱们集中社会的力量形成共识,进一步提高能效这方面的思维。大家更多说的是终端消费价格,而没有说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你涨个价很困难,一涨价就批评企业、批评政府或者批评学者。所谓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能源价格像教育、像房子应该优化,但在我们国家很不幸就理解为便宜,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改变这个。
总体来说,我说了那么多,提高能效对我们能源安全来说是必要的途径,没有太多的办法。刚才讲到你那么多人口,现在的现实,那么高百分比,不管国际价格的虚高,你都要提高,另外也不管能源外交是否顺畅。现在有另外一种思考,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利用现在的技术,中国没有就到外国买。那些思维都是有局限的,必须提高能效。
比较难的课题就是怎样跟国内公众沟通,让经济能源链条转起来。我作为老师,《WTO经济导刊》是跟行业、公众互动的媒介,我们应该告诉自己,我们自己的进步在什么地方。还有回答一个问题,提高能效受到的益处。这个话题其实非常简单,比如大城市严重的雾霾这都需要治理。我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