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峻:首先非常感谢《WTO经济导刊》能够主办这么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在这儿一块分享、一块冲撞我们的思维,找到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想法,而且让我们在过程中间能够互相学习,把我们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话题之前,大家都在谈北京的气候、北京的环境,这让我想到这个月初的时候,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社会创新周。今年社会创新周的话题就是如何利用跨界的力量,来共同找到改变、提高环境和质量的这些方式和方法。我们集结了来自全球5千多个政府的立法者、我们的学者、我们的NGO组织,尤其是产业界的朋友,大家共聚一堂,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案,我觉得这就是刚才京东的同事也讲的,社会创新的一种体现。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把大家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能够慢慢地去解决。
我是代表跨国企业的,现在大家共同有一个体会,跨国企业在中国到底怎么了?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确实很多。我不得不回顾一下跨国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所做的事情。从这样一个背景下,来寻找我们未来的方向。看看过去可以看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90家企业入户中国,这是很庞大的量,而且在这个后面,如果你再考虑一下它的供应链,考虑一下它的上下游的企业,经济总量是非常大的。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其实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整个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去探讨,但这背后意味着跨国企业确实已经是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再从另外一个数据来看,投资的分量和内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你可以看到它有1600多家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这是什么概念?研发中心所带来的是技术、带来的是新的消费的潮流、新的经济发展的未来的一些研究和推向世界的新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整体来说,跨国企业在中国经济占有方面已经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过去这个阶段来看,我们讲跨国企业带来了什么?带来了资金、带来了人才、带来了管理方式和方法、带来了技术。随着这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讲WTO已经十多年了,中国市场已经完全开放,在绝大部分领域完全开放,跨国企业从原来超国民待遇,慢慢进入到本地化的过程,慢慢需要在公平的营商环境下进行竞争。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我们寻寻觅觅寻找着未来的出路。现在有很多声音说,跨国企业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跨国企业现在面临着很多很多的不确定性、跨国企业很难融入到新的中国发展的环境中间去。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当然追求经济的发展、追求经济的效益是每个企业天然的必须做的事情,针对它的股东,这是它必须做的事。但是下一步跨国企业做什么,怎样进一步融入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中间去呢?我觉得,英特尔觉得,未来跨国企业需要成为中国整体经济、整体社会一部分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同承担责任,我们讲责任的分享。你进入中国必须承担责任。早年大家对中国市场不是很了解,现在已经占了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如果继续认为我是一家跨国企业,我在这儿唯一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销售我的产品、发展我的业务,而没有看到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这样的话,跨国企业当然会被认为你还是外面的,你很难融入到中国的环境里面去。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责任的分享。
我简单说一下英特尔在这些方面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说英特尔在过去29年的历史,其实跟很多跨国企业走过的路都是一样的。我们1985年成立了一家办事处,非常小的办事处,在民族饭店一间小房间,两个人。到90年代初的时候,浦东开放,英特尔觉得我们应该进入上海,在上海成立了小小的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只是做一些软件的服务而已。随后我们觉得上海不错,环境很好,我们把英特尔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带到上海。当然中间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们对中国的市场确实没有信心,但投资量又很大,要么不做,要做就是非常大的投资。但是像英特尔这样一家公司如果要进入中国,一定要跟中国整体战略发展合拍,所以我们选择了浦东这个地方,因为浦东正在开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引领,能够把外高桥保税区发展起来。英特尔做了很大的决定,决定在外高桥保税区成立我们的封装测试基地。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很英明,但过程很艰难。90年代初的时候,封装测试基地到哪儿去了?到了成都。汶川大地震以后,我们决定把上海的封装测试基地并入到成都去。当时金融危机爆发,我们趁着这个机会,趁着产能要求比较小的时候,我们把工厂并入到西部,能够在西部做得更大。同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考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影响力,能够让更多企业关注西部,关注震后的发展。这是一个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中国整体的承诺是一步一步在变化,一步一步在升级。直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把全球最先进的金元生产中心放到大连,为什么是大连?大连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我们希望通过引领的作用把产业带到中国的东北去,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也非常有效,我们进入东北之后,整个产业链有了很大的发展。
我们英特尔经历了探索阶段、引入阶段、融入阶段,接下来你怎么发展?未来在中国做什么?以投资驱动的模式也许不能维继,那我们做什么?我们怎样做得更好、更有意义?怎样融入中国?这是更大的课题。寻寻觅觅,大家都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感觉到,到了CSR3.0的阶段,我们希望通过企业公民典范,从公司内部来看,能够降低消除这些风险,将责任融入到战略,同时在产业链当中进行发展,解决社会问题。通过社会需求为导向,跨界合作,催化社会创新,形成对公司有意义的社会责任的生态圈。通过这些,我们可以预知和创造未来市场,所以这是一个共赢的模式。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社会解决需求为导向的问题,通过跨界合作催化社会的创新。同时预知和创造市场,找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作为一家企业能够有这么一个思考,能够有这么一个想法确实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你从自身的技术创新,这是任何一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的,你要做好技术创新。第二个,通过对产业的引领,通过你的技术带动一个产业,然后通过产业跟你的合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第三个是怎样利用产业中间的影响力,来推动社会的创新,真正实现价值的共享,真正实现一个企业所生存和发展最终的意义。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那你是不是一家社会企业?你把企业引向一个社会企业的轨迹中间去呢?情况并不是这样。在你关注这些问题的时候,产业升级也好,新型城镇化也好,环境也好,教育也好,老龄化、医疗问题也好,有这么多社会需求的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这些去关注这些问题,形成社会的生态圈。共同推动社会创新的过程中间,将经济生态圈同时驱动、同时推动发展。这样你在这个过程中间可以找到你的企业的、经济的、发展的利益所在,科技和产业的创新推动你在中国整体的发展。讲来讲去,概念还是比较简单,可能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讲了这么一大套东西什么意思?通过社会创新,找到我们的发展机遇,实现与社会共赢,实现与中国共赢。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作为跨国企业确实需要融入中国,构建社会责任的生态圈,实现社会创新与中国梦同行,这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境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