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焦点 > 焦点小图 > >

危“鸡”与供应链的CSR管理

2014-08-06未知admin0

品牌企业与供应商有着很微妙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是甲乙方的关系,照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CSR)表现应属内部管理,与采购企业无关。但另一方面,如果供应商被发现存在问题,负面舆论的落脚点还是在品牌企业身上。因此,如何更好管理供应链的CSR表现以及协助供应商提升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

品牌的CSR与供应商的 CSR

在供应链的管理上,CSR对于品牌企业和供应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990年代开始,投资者、媒体和NGO,对企业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也开始希望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做选择——他们不希望买到不安全、不健康和不道德的产品。

从此,良心消费和反对“血汗工厂”等理念开始在欧美国家出现并席卷全球。国际品牌开始要求供应商等合相关的标准,即遵守采购商的生产行为守则 (Code of Conduct),以及供应商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随后,很多行业标准也应运而生,如服装行业的WRAP、电子行业的EICC、玩具行业的ICTI等。一些非营利组织,如ETIBSCI等,也希望品牌企业在全球进行采购时确保供应商的劳工与环境表现。品牌企业会派内部人员或第三方到供应商工厂进行审核,如果供应商不达标,品牌企业会要求并提供协助以作改进,情况不理想的则会取消订单。

对于供应商来说,CSR的定义就相对比较狭隘——就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达到社会和环境合规,即符合客户与当地政府在劳工和环境上的标准,以维持订单和确保生意。对大部分供应商来说,CSR只是守法,是客户制定的游戏规则,是需要额外付出的成本,也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CSR”改进。

为什么要协助供应商提高CSR表现﹖

中国企业也许会问: 为什么我要协助我的供应商提高CSR表现?它们又不是我的子公司,它们只为我提供服务,我没有责任和能力去影响它们的内部管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品牌危机。国际品牌的经验清楚地告诉我们:“供应商犯的错,品牌商的责任”,因为这是品牌商对其供应商的选择。消费者不会知道到底谁生产你的产品,但他们会在意你的产品在什么环境下生产,如果你的产品有问题,责任还是落在你身上。尽管相对欧美国家,我国的媒体和NGO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批评和压力推动企业CSR表现的机构也比较少,但这样的情况正在慢慢改变。

过去有很多组织,会专门批评在中国采购的跨国企业与其供应商的CSR表现,例如在香港的“大学师生监察企业无良行动” (SACOM) ,该组织从去年开始也刊登有关中国企业不良行为的报告,一旦消息在知名媒体上曝光,国外的投资者必会以此作为参考,直接影响到准备走出去的企业。媒体现在也开始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感兴趣,例如搜狐之前曾设立了一个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排名;上海电视新闻记者卧底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多月,以深入了解上海福喜食品公司的生产环境;很多媒体也开始从新型的社会媒体中(如微博和BBS)收集企业在生产条件、劳动条件上的丑闻以作报道。此外,民众也开始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来监督企业。随着舆论体制越来越完善,企业忽略供应链CSR管理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大。

其次,要考虑因忽略供应商CSR表现而导致的出口危机。国际社会对于亚洲出口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欧盟已开始立法要求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如电子行业,要求进口商达到RoHSWEEE等的安全和环境标准。另外,消费者也希望看到更安全、更环保的产品,一些与碳排放相关的标准如ISO14064等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标准的内容都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环境、安全和健康表现相关。为达到这些标准,企业非常需要供应商在CSR上的配合,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出口压力。因此,协助供应商提高CSR表现也是对企业自身商业价值的提高。

中国企业对供应链CSR管理的迷思

在中国,供应链的CSR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已经开始对其供应商进行审核并提供协助,但了解供应链CSR管理的企业还是少数,要全面展开工作还是“漫漫长路”。

在我国的食品行业,当一些大企业在出现问题时,都将责任推到了供应商身上,认为这个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很多大企业还是把CSR等同于公益慈善,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考虑。一家成熟的企业对CSR的理解应该是全面的,能够把理念落实到企业管治、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公共关系和供应链管理等各个方面;其次,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管理的意识还很薄弱,以为产品出现问题只是供应商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作为采购方,他们有责任确保产品的安全。供应链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如果不花精力加强自身的采购管理,在发现问题后不协助供应商进行改善,产品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企业身上。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安全都做不好,就枉论其他公益和慈善行为了。此外,在公众意见的层面上,国内消费者也开始不接受品牌企业的解释,认为企业对自己出品的产品责无旁贷,最现实的是:不管产品是哪个供应商生产,包装上还是贴着你的标签,这样的品牌危机是企业怎么推也推不了的。

(来源:《管理学家》杂志)

(责任编辑:小黑)

《WTO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节能环保网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中国节能招标网
中企绿盾
佛山市电气行业协会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山东省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6020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