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要适应新常态
2014-12-08企业观察报侯明辉0
“新常态”无疑成为今年经济领域的热词。作为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新常态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各方解读。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就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当经济步入新常态,企业势必面临新的发展课题。增速放缓将影响企业对规模增长的信心;优化升级意味着两高一剩产业面临淘汰和转型压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企业和以新能源、新技术为方向的新兴产业将迎来更多市场机遇;创新驱动则要求企业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社会需求改变旧有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这些改变也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影响。
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林彬表示:“强调生态文明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企业经营模式进入互联网常态,信息进入大数据时代。”腾讯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窦瑞刚认为,新常态对企业而言就是要反思过往三十年不可持续的旧常态,将发展模式从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转化为内生性的可持续性增长,“这正是企业公民的概念,企业不再仅仅是经济主体,而是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具有责任和义务的公民。”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也进入了新常态。
第一,相关企业责任政策出台常态化。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要求,并制定了2017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的具体目标。2014年4月,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并就企业公开环境信息与公众参与、监督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规定。
如果说对环境政策的不断强化是迫于气候条件恶化,那么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管理标准的探索就体现了决策层更加积极的态度。从2013年年底开始,行业内就传出国家层面的社会责任指南即将在2014年年底出台,原本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现在改由国务院发布。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提法振奋圈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有法可依”。可以研判,以往被忽视的社会责任议题将出现在更多的政策决定中。
第二,公众对企业的履责诉求常态化。2014年4月因企业为员工漏缴少缴社保费用,发生了裕元鞋厂罢工事件。2014年7月,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媒体曝光使用过期劣质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事件都没有因为企业公关而在短时间内平息。裕元鞋厂罢工波及了其他工厂,福喜事件不仅对福喜中国业务造成较大影响,还迫使麦当劳公开其供应商名单。公众的“讨伐”对事件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微博上发起的“污染地图”微话题,至今引发了1亿次阅读和3万次讨论,该话题专门对全国各地的企业污染情况进行线上监督。公众对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关注度正在加强,追求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企业将赢得社会好感。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常态化。来自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的统计显示,2014年前10个月中国共发布了2240份社会责任报告,较去年同比增长了46.9%。尽管与中国的企业数量相比,报告的数量仍然很少,但是从增速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解并建立起社会责任工作的基本机制。可以判断,未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将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础工作,而像“社会创新、共享价值、生态圈”这些词汇将更频繁地出现在企业管理当中。
当然,与发布报告相比,实践责任才是目的所在。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企业需要转变与利益相关方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前我们称之为“利益相关方管理”,现在恐怕要变为“利益相关方参与”,真正让除股东和员工以外的相关方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
(来源:企业观察报,作者:侯明辉)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