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焦点 >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15-05-06光明日报李干杰0

生物丰富而多样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前提。生物多样性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新型生物产业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 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提高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高等植物种类居世界第三,脊椎动物占世界总数的13.7%,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 心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李克强总理要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合理利 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201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李克强同志为第一任主席,现任主席为张高丽同志,委员 会由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和单位组成。国家委员会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导“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审议通过了《加强生 物遗传资源管理国家工作方案》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

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 保护区有关工作的通知》等都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与迁地保护成就显著。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2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 的14.84%,高于世界12.7%的平均水平,全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群得到了保护。科学开展迁地保护,建 立各类植物园230多个,收集保存植物物种2万多个。

四是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10年来,森林资源持续增 长,森林面积增长超过20%;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00多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了近14%。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是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进展顺利,每年各地和有关部门都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参与的国内 外组织和机构200多家,发放宣传品500多万件,通过媒体宣传影响受众达数亿人次,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显著提高。

六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我国于1993年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是首批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通过中日韩环境保护合作、南南合作等多边和双边机制,以及实施GEF、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等,有效地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经济新常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影响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将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依赖,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冲击。

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计划并大力推动实施。二是在传统 要素优势减弱、环境承载达到临界状态的背景下,以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依托,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中高端生物产业、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升级, 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选择。三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区域分异大,东西部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注重宏观统筹、 整体推动,逐步转向分区、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四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指引下,通过修法、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越 来越大。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满足人们对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显著。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经济总量大、结构转型缓慢、资源相对匮乏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巨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 的冲突依然尖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全国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 化,40%左右的重要湿地面临退化威胁。10.9%的高等植物和21.2%的脊椎动物受到威胁,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还未得到保护,遗传资源流失现象依然存 在。

经济新常态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应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公众参与、惠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与生态产品 的需求为导向,以减轻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确保生物安全为出发点,从源头遏制生态破坏,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落实国家改革生 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照山水林田湖统一管理的目标,建立统一管理、权责一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行政体制;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监管为 重点,创新保护战略,实施重大保护工程,带动整体和系统保护;完善政策法规和制度措施,强化执法监督惩罚力度,形成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局面。实现到 2020年,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的战略目标。

近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近期的重点,就是抓紧启动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体系。以优先区域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摸清家底,评估保护状况。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开展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的常态化观测。

二是进一步加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能力建设。根据我国区域特点,东中部地区继续新建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区数量和面积,西部地区要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生物廊道和保护区群建设,提高连通性。加快海洋、河湖、草原、水生生物等类型保护区建设步伐。

三是加强迁地保护能力建设。优化动物园、植物园布局,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建设一批区域生物遗传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库,开展濒危种、特有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的收储。

四是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尽快制定和完善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制度,规范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认真做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的准备工作。

五是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修复治理,加快推动易灾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六是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制定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生态补偿办法,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合理补偿居民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受到的经济损失。

七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认真执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充分利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系 列宣传活动,以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公众宣传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创造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者:李干杰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小黑)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金蜜蜂智库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妇女暑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8711086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1081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