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不惑 中欧期待更多高含金量合作
2015-11-10第一财网格格0
最近是中欧关系正繁忙的外交季。首先是中国领导人10月到访英国,而后法德荷兰和丹麦等领导人接连访华,政治、经济、贸易等话题都成为中欧领导人、商界间备受关注的议题。
今年恰逢中欧建交40周年,在中欧关系空前紧密的当下,11月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中欧建交40周年”座谈会,多位欧洲政要、中国政府高层和国际关系问题研究学者出席,共同探讨“全球治理转型中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
期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认为,在近来中欧之间一系列高访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会谈即将举行的当前,中国外交迎来了“欧洲季”,对世界而言,迎来了中欧关系的新季节。
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前意大利总理,目前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盟教席教授的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也回顾了在担任意大利总理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期间,中欧关系取得的突破。在他看来,中欧目前正处于“热恋期”,虽然没有“结婚”,但也在经贸、投资、战略关系方面结出了很多硕果。
40年来,正是在中欧各种机制的引领下,双边的战略对话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持续扩大,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2003年,中欧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双方制订《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以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等中欧合作三大支柱,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未来数年的进一步发展。
“中欧合作要增加含金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欧双方正在积极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稳步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落地生根,寻求在中欧、亚欧、全球三个层面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其中,严隽琪说道,“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20年前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几乎为零,而今天双边贸易额达到4763亿欧元,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后一段时期,双方应重点推进《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就人员往来便利化达成协议,大力拓展和提升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通讯、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增加合作的含金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此前对欧盟驻华使团副团长卡门·卡诺的采访中了解道,中欧双方力争在年底前就《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草案(Consolidated Text)达成一致,缩小分歧。谈判始于2013年11月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旨在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已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基础上,尽早达成一个更高水平、涵盖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的协定。
普罗迪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与欧盟蜜月期很长,双方在投资、贸易、科研、国防等领域的合作都非常好,开展了很多对话,说明二者在战略上有很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在普罗迪看来,现在正是中欧关系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中欧关系要获取新动力,贸易便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探索数字丝绸之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将欧洲作为起点,因为欧洲机会很多,且欧洲对外资的态度非常开放。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欧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近些年来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以98.48亿美元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欧洲已成为最吸引中国投资的目的地之一。
寻找“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的契合点
备受关注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引起了欧洲从政界到商界的广泛兴趣。与会学者也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在中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与欧洲的“容克计划”(Junker Plan)进行的对接。
所谓“容克计划”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2014年11月提出的旨在重振欧盟经济的欧盟投资计划,其实施途径是通过新设立总额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在2015至2017年间释出来自私营部门约3150亿欧元的投资。
严隽琪表示,在亚欧层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战略,欧洲也提出了容克投资计划,如何找到这两项战略的契合点,是摆在中欧双方政、商、学界面前的一道现实命题。
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第五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方宣布向总额为3150亿欧元的欧盟投资计划(EU Investment Plan,即“容克计划”)进行投资。
普罗迪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意思,它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从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到伊朗、欧洲,无论是不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都在观望与思考,该如何对中国的倡议做出反应。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文苑主任、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David Gosset)指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尽管也做出了反应,但与中方的预期还有差距。在欧盟内部,伦敦、柏林、巴黎好像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布鲁塞尔并没有做非常强的反应,尤其是对于中国和其他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因此,高大伟呼吁,“欧盟在回应中国这一倡议时不妨更为积极主动”。
(责任编辑:澈力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