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完善CSR推进机制的八大建议
2016-01-18WTO经济导刊格格0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的关键时期。未来几年,各行各业以社会责任工作为切入点,寻求与自身实际相符合、与自身资源相匹配、与自身优势相对应的着力点将成为国内社会责任发展的重点,但具体的路径又有哪些呢…
“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五年。
在这五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创新机制,善于调动各方,勤于自我改进,真正形成政府科学引导、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觉行动的社会责任有序推进新局面。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所谓“自上而下”,就是由中央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进行科学统一的顶层设计,编制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出台能够被企业广为接受的国家统一社会责任标准,开展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国家立法,制定印发国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方案,各个地方、各个社会机构和各个企业根据国家战略、国家标准、国家立法和国家推进方案来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由宏观“统一部署”到微观“具体执行”的“自上而下”模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自下而上”是由各个地方、各个社会机构和各个企业先行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实践探索,找到规律、找到问题、找到办法,形成经验、形成模式、形成格局,在此基础上再由中央来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国家战略、国家标准、国家立法和国家推进方案,形成微观“基层探索”到宏观“统筹规范”的“自下而上”模式。
规范优化与转型升级相结合
从规范优化来看,国家层面应通过加快推进社会责任立法来明确各个社会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通过分别制定不同社会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行为规范来对各主体进行约束。
特别是要加强监管,增加各个社会主体开展社会责任寻租的成本和代价,提前预防和遏止各个主体实施社会责任寻租的倾向,破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社会责任寻租问题。企业层面要完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健全社会责任制度和行为规范,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方式和途径进行优化。
从转型升级来看,宏观上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和努力引领新常态,全面分析和考虑新常态对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产生的新挑战、新要求和新变化,创新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模式,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方式的转型升级。
微观上要求企业立足于实践社会责任的管理变革本质,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沿着“基于纯粹道德驱动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社会压力回应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社会风险防范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财务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管理——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管理”路径演进,实现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搭建渔场”的社会责任实践范式升级。
认知共识与分类推进相结合
企业社会责任顺利推进的前提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形成最低共识,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内容、作用、落实机制和实践方式,避免陷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误区。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和实践中,企业社会责任推进需要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构建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分类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力机制、分类确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边界、分类打造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模式、分类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考核、分类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路径、分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体系。
诱导性制度创新与强制性制度安排相结合
从诱导性制度创新来看,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仍然处于理念认知阶段,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方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更多的诱导性制度来引导这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层次中的共赢责任,需要更多地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其推进的重点是增强企业践行共赢责任的意愿,因此需要通过诱导性制度来诱发企业的意愿。
从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看,一方面,对于一些业务中本来就含有社会责任成分、具有高社会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政府应该对其履行社会责任做出强制性制度安排,并加强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提高它们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对它们进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强约束。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层次中的底线责任,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守与履行,因此应该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确保所有企业都满足底线要求。
国际视野与国内视角相结合
中国企业在加快“走出去”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必须与当地社会、民众、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成为责任共同体;需要将社会责任作为继资金、人才、装备之外的新标配和新法宝,作为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积极防范海外社会责任风险,主动加强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创新开展海外社会责任实践。
此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标准制定和体系构建都应该与国际接轨,考虑国际社会责任标准指南和相关规范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的社会责任领域,更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策略。
然而,虽然企业社会责任在理念上是一种普世价值观,但在不同国家落地却需要考虑所在国的基本国情。因此,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必须考虑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治体制、民族特点等基本国情,必须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指南和相关规范进行中国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内生性动力培育与外源性压力塑造相结合
从内生性动力培育来看,首先是要推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与社会的全面关系进行反思、正确理解和重新定位。其次是要推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理解,使其真正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的深刻意义。再次是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使命感和道德感。最后是要完善决策程序,促使企业内部成员的个体履责意向性向企业的集体履责意向性转变,最终将企业内部成员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层次的集体行为。
从外援性压力塑造来看,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制度供给,通过制度约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压力。其次是要进一步推动公民社会发展,特别是更多地发挥责任消费、责任投资、责任采购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倒逼作用。最后是重视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的舆论监督,进而形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
能力培养与体系构建相结合
鉴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普遍不健全的现实,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机制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多措并举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和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从企业社会责任能力提升来看,如下几个方面值得企业研究参考:
1.应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和组织开展全员社会责任培训,提升全员的社会责任认知,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和技能;2.应组织对社会责任管理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借鉴国内外社会责任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整合内外各方力量,开发有效、适用的社会责任管理工具;
3.应组织广泛开展内部社会责任优秀案例评比活动,认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经验,建立优秀案例奖励制度和传播机制,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
4.应组织积极参与国内外社会责任交流活动,及时更新社会责任知识,广泛学习先进实践经验,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5.应组织定期开展内部社会责任工作总结,召开社会责任年度总结大会或举办社会责任成果展示,促进内部社会责任工作经验交流。
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来看,重点是要建立起结构完整、层级清晰、权责明确和运行高效的社会责任推进组织体系,制定科学的社会责任推进战略与规划,健全社会责任推进制度体系,全面加强社会责任推进的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推进的资源保障机制。
外部沟通优化与推动实质融入相结合
从外部沟通优化来看,其重点是主动实践系统化、规范化、结构化、制度化的沟通模式;继续创新社会沟通方式,推动由工作沟通转向价值沟通,由单向沟通转向双向沟通,由事后被动沟通转向事前主动沟通,由一事一议沟通转向全面系统沟通;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定期收集和处理社会责任信息,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渠道、程序和内容,保障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形成双方的共识与信任。
从推动社会责任实质性融入来看,一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发展战略。二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业务运营,以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施业务流程改造和管理体系变革。三是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管理,实现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全面优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澈力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