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认为亚洲经济脆弱性在积聚
2015-05-14瞭望智库张曙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7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称,受益于国内需求驱动、健康的劳动力市场、低利率以及近期油价下跌的支撑,亚太地区经 济前景依然稳健,并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报告预计,亚洲经济2015年增速将保持在5.6%的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5%)。
稳健的同时,亚洲经济脆弱性正在积聚,允许政策失误的空间变小,并且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带来挑战,地区未来政策应着眼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潜在增长水平。
亚洲在全球产出中所占比例约为4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2/3,内部各经济体表现参差不齐,2015年该地区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为2.2%,新兴经济体为6.6%。
具体来说,中国经济正放缓至更可持续的增长水平——2015年GDP将增长6.8%,2016年将增长6.3%,日本的经济增速有望改善到1.0%,明年 升至1.2%。而印度的增长率将达到7.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总的来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亚洲具有积极的净影响,但几个大宗商品出口 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将遭遇贸易条件动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指出,虽然亚太地区的前景依然稳健,但风险偏向下行。首先,鉴于经济规模大且贸易和金融关联性强,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将造成影响,尤 其会影响供应链联系紧密以及向这两国出口商品的国家。其次,发达经济的货币政策不同步和汇率波动的影响,欧盟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而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 收紧,汇率的波动会导致金融行业的脆弱性彰显。第三,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持续走强很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国内金融条件自发收紧,对于政府、公司和家庭来 讲获得贷款融资更加困难,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大多数亚洲国家将受益于石油价格下跌。根据Alfred Schipke的分析,2015油价下跌将为亚洲经济带来1.4%的提振。
在这种环境下,报告建议,地区政策应着眼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并坚持结构改革从而提升潜在增长水平。
报告指出,亚洲多数国家实施了基本适当的利率和财政政策,但在一些国家,金融波动再度加剧的风险表明可能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收紧货币政策。因而,保持灵活 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便有效管理总需求,仍然十分重要。而石油价格的下跌为旨在削减能源补贴的进一步财政改革提供了机会。
报告还建议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除了能提高生产能力外,还有助于经济增长朝着消费方面进行再平衡调整,这对于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一些主要亚洲经济体而言仍是一项优先任务。
对于总需求相对疲软的经济体来说,在实施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还应采取临时性宏观经济刺激,以缓解通缩风险。主要的改革领域包括,国有企业和金融开放(中国),提高服务业生产力和劳动力参与率(日本),解决供给瓶颈(印度、东盟等)。
Alfred Schipke也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亚洲贸易的作用。亚洲新兴经济体已更多地转向上游产业而非下游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相关增加值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
而关于中国经济前景,Alfred Schipke认为,指导原则是,中国需确保增长维持在6.5%~7%之间,调整速度与2014年相同则可能面临增长放缓至6.5%以下的风险。对此,中 国的政策重点不应放在扭转改革方向上,而应着力缓解紧缩倾向。一方面,要通过审慎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稳增长,另一方面,推进改革以保证中期劳 动力市场的活力和稳定。这一过程中,在降低脆弱性和推进改革方面的进展不充分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