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微焦 > >

中国开放进入4.0时代

2015-08-13红旗文稿王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改革不断深化,开放逐步扩大,开放与改革始终相伴相随、相辅相成,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高速度持续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在经历三个明显的历史阶段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中国开放4.0时代”。

一、中国开放从1.0时代到4.0时代

1、开放1.0:1978年至1991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端,是以试点先行为特征的开放探索期,重点解决我国如何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的问题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 特区,作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窗口”,并给予外资和港澳台资本投资以“两免三减”等优惠政策;之后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 展开,到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较为完整的沿海开放地带。开放1.0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 额仅为206.4亿美元(其中逆差11.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0.79%;到199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357亿美 元,其中出口719.1亿美元,进口637.91亿美元,顺差81.2亿美元。1983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只有22.6亿美 元、9.2亿美元;1991年,分别达到115.54亿美元、43.66亿美元,有效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较为严峻的“双缺口”问题。

2、开放2.0:1992年至2000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指引,是以政策引导为特征的开放扩大期,重点解决要不要继续扩大开放的问题

这一阶段,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到全国各地,基本形成了沿海、沿江、沿线、沿边、内地的全方位区域开放格局,开放重 点逐步从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在外资政策方面,制定并颁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低税收政策,引 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外贸政策方面,继续放开外贸经营权,实行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完善有利于出口的信贷制 度。从1992年到2001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8万多亿元,达10.96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实际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3702亿元,是1979至1991年间的15倍。200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是1992年的3倍,达到5096.5亿美元,世界贸易排名 升至第六位。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实现了由农产品和原材料为主,到以轻纺加工产品为主,再到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 跻身国际工程承包世界十强。

3、开放3.0:2001年至2012年,以加入世贸组织(WTO)为标志,是以体制性开放为特征的开放加速期,重点解决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如何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2001年12月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通过清理、修订和颁布与涉外经济、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需要,符合WTO规则的统一、透明的法律体系。特别是2004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后的《外贸法》,将实行50年之久的外贸权审批制改为 登记制。服务业对外开放成为重点领域,在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权等方面扩大了开放。这一阶段是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仅顺利度过WTO 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GDP达到9.18万亿美元,从2010年开始连续4年列世界第二位;201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汇储备3.84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 国;对外金融净资产1.97万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债权国;利用外资总额1239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国;对外直接投资 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4、开放4.0:从2013年开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为动力,是以主动布局为特征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升级期,重点解决如何从被动到顺应再到主动转变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一系列战略构想,标志性的有: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5年3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3年10月,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2014年11月,提出“亚洲互联互通”的战略设想,并宣布我国出资400 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同时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设想等等。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开放创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196亿美元,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160亿美元,双向投资格局基本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已有 50多个沿线国家与我国磋商或研究谋划、落实相关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5年4月15日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成员 遍及五大洲。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确定中巴经济走廊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

从开放1.0到开放4.0,与深化改革相伴而行,经过这四轮大开放,我国在全球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开始只是距离世界舞台中心很远的一名“观众”,后来走上舞台成为“配角”,而如今不仅成为备受瞩目的“主角”之一,还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搭建者。

二、中国开放4.0战略应时而生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酝 酿着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美欧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形成新一代 更高标准、更高规格的投资贸易规则,挤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空间,规则之争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试图对我国实施经 济、政治围堵,我国发展的战略空间面临风险,单一的经济战略难以化解当前的战略困局。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和期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给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带来复杂影响。

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开始步入新常态。长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在弱化,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引进来”和出口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 战,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压力增大。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急需新一轮大开放来倒逼深层次改革。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总量 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吸收外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到了必须打造开放升级版、同时又具备升级条件的重要窗口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一系列开创性的开放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描绘出我国新一轮大开放的战略蓝图,将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4.0时代。

三、中国开放4.0的战略布局

中国开放4.0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线,以主动参与或主导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主动参与或主导世界政治经济治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内在支撑,以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外向支撑的大国开放战略。

中国开放4.0的核心特征是:坚持主动布局,坚持以我为主,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向全球大开放。以经贸关系和地缘关系紧密度为依据,中国开放 4.0在布局上可分为三大战略圈层,形成“三环相扣”:一是以周边国家为核心的战略核心圈,主要包括巴基斯坦、俄罗斯、东盟10国、中亚5国、韩国、印 度、日本等;二是以非核心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轴的战略紧密圈,辐射至整个非洲、中东欧、南美、南太平洋地区;三是以欧洲经济圈为中心的战略延展 圈,并适度延伸至北美地区。

考虑到我国综合实力的变化,中国开放4.0可安排三个阶段性任务。一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经济圈基本建立互联互通的基础 设施网络,我国在沿线重点国家的战略性港口布局初步实现;中巴经济走廊等旗舰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优势产业、富 余产能、金融资本“走出去”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到2035年我国由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上升,成为 亚洲地区的中心国家;以我为主推动形成更加紧密、趋向一体化的亚洲经贸圈。三是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由经济强国成为综合强国,由区域性 强国成为世界性强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主导世界秩序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力量之一。

四、中国开放4.0的重点内容

1、主动开拓为我所用、安全畅通的全球开放通道

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跨境流通效率。一是建立 交通国际大通道。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 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 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 水平。二是建立能源国际大通道。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 级改造合作。三是建立信息国际大通道。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 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2、主动构筑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相得益彰的投资贸易格局

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动趋势,主动布局面向全球的贸易网络、投资网络、生产网络,打造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一是在“引进来” 方面充分利用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级生产要素,推动中国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二是在“走出去”方面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投资合作、产能合作,推动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加快走出国门,以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同时稳步推动中国发展理念、标准、规则和文化等要素协同“走出去”。三是 着力培育一批中国本土跨国公司,提升“走出去”能力。四是打造一批“引进来”与“走出去”相融合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如建设自由贸易区、境外经贸合作区、 跨境经济合作区等。

3、主动搭建多元、多样、多领域的全球合作平台

多元,就是合作对象全面,包括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国家、洲际区域合作等;多样,就是合作形式多样,包括区域与次区域、双边与多边、“南 北”与“南南”合作;多领域,就是合作领域宽泛,覆盖投资、贸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化等。一是统筹协调,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京津 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形成我国东、中、西通力合作、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经略周边,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务实推进大湄公 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图们江国际次区域合作、中亚国际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国际次区域合作等,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合作格 局。三是合纵连横,加强全球区域合作。积极主导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 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国际区域合作组织,推动中国和世界融 合发展、互利共赢。

4、主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形成有利于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赢得制度优势。一是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 制。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建立促进“走出去”的新体 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完善境外投资规划体系,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健全“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三是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提高 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实施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四是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 期的营商环境。加强开放型经济法治建设,大力培育开放主体,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 受到法律保护,增强各类企业长期投资中国的信心。

5、主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主张、制定中国方案

采取更有作为的治理策略,既反对超级大国一极独霸全球,又防止中国过早成为两极对垒的一方,最好是形成中国、美国、欧盟等“多极演义”的全球治理格局。一 是在全球治理上,倡导民主平等、权责统一、合作共赢的治理原则,努力推进“全球治理民主化”。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制定,特别是提升在中美投资贸 易协定谈判中的话语权、主导权,不断强化“中国按照规则办事”的负责任大国新形象。三是推动现存国际制度改革。比如扩大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G20、世贸组 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决策权。四是创建中国主导的新治理机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建 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等。五是在气候变化、电子商务、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贸易金融体系改革、发展合作等全球性议题上 提出中国方案。

为了支撑我国实施开放4.0战略,在角色定位上应实现“四个转变”: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外围向中心转变,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从大国向强国转变。在目 标追求上努力建设“五个强国”。一是建设人才强国,“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更好发挥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二 是建设创新强国,以开放创新增大未来发展的选择空间。三是实现制造强国,抢占智能生产的制高点。四是实现金融强国,提升全球资本配置能力。五是实现文化强 国,用中国价值观塑造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逐渐将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感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

(责任编辑:小黑)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金蜜蜂智库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妇女暑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8711086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1081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