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是天然关系
2015-11-25新华网格格
新华网11月5日电(索炜)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只顾自己,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为我,我为你”,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华电”)副总经理辛保安1日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前沿论坛上表示(下称“论坛”)。
论坛上发布的《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上显示,中国华电由2009年上榜之初的第23名攀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并位列央企及电力企业首位。先后荣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企业典范实践奖”、“全球契约社会责任管理与报告最佳实践”、“金蜜蜂社会责任领袖型企业奖”、“中国十大绿色技术创新”“青年态度·大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最佳责任报告奖等20多项荣誉。
“我们是以发电为主的企业,从事能源行业,怎样把生产的产品做的更清洁、高效,同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这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辛保安说。
据介绍,中国华电致力于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措施包括强化环保监督,研发节能环保技术,加强节能减排等。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中国华电累计关停小火电700万千瓦,60万千瓦及以上高效节能环保型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50%,清洁能源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累计投入500余亿元对发电设备进行环保升级改造。中国华电计划2020年实现全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2008年至2014年,中国华电累计节约180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38吨,相当于多种了4亿棵树和125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的排放量;烟尘排放量降低18%、氮氧化物排放下降34.1%,二氧化硫排放下降44.2%。
辛保安称,中国华电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把建水电站融入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而非仅仅考虑自己的目标,许多好的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广,比如金沙江中游移民安置方案,贵州乌江配套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等。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只顾自己,企业的发展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为我,我为你’”,辛保安说,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社会也需要企业,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可持续,并赢得社会的认可,“这其实是一个天然的关系”,他称。中国华电办公厅副主任白学桂称,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党和国家寄于的重大使命,更是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追求,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工程,日渐成为央企的知行自觉和战略行动。
辛保安表示,电力行业央企还有很多好的做法,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电力行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服务民生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显示,从目前来看,电力行业一直保持着先发优势,社会责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责任发展表现卓越,领先于其他行业。
“过去国家强调(社会责任),我们推动,现在变成了我们自觉的行为”,辛保安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有些自己能克服,有些则需要社会各方面来支持,社会责任履行的好,发展中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就多。从社会来说,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引领了全社会共同为社会多做贡献,某种程度上营造很好的氛围。辛保安表示,“不光企业有责任,每一个公民都有社会责任”。白学桂也称,打造传播责任品牌——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管理实践,实现负责任形象的积累,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品牌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这既是对传统品牌建设的超越,也是顺应新常态转型发展、实现基业常青的必然。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也要与所在国的利益结合起来,拥有全局观念,社会观念,辛保安称,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仅盯在赚钱的底层上,眼界应该更高,要取长补短,互惠互赢,回馈社会。比如,中国华电在印尼建设投运的巴厘岛一期三台机组142MW燃煤电厂,脱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低于印尼标准,支持当地3所学校设施改善;修建5座清真寺,成为当地“景观工程、优质工程、绿色环保工程”。
在社会责任做法的宣传方面,辛保安直言,央企虽然做了很多好事,宣传得仍然不够。在宣传的时候不能过度拔高,要实事求是,也不能低调不言。比如在节能减排上,中国的指标可以说是“史上最严”,以中国华电为例,花园式的电厂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是一流和少见的,设备的运行和管理也非常好,环保设施齐备,投资巨大。
中国华电积极传播社会责任,拓展传播方式,2011年,中国华电发布了国内首份产品社会责任报告——《水电可持续发展报告》,近年来,中国华电开展社会媒体走进华电,中央媒体“中国华电环保行”系列采访报道,紧跟“互联网+报告”趋势,研发设计H5版本责任报告。2014年,中国华电与中国社科院社会责任中心联合编写出版《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3.0之电力生产业》,形成了发电行业社会责任标准教材。
“如何用新闻传播的规律来表达,如何用品牌打造的规律来传播?这既是央企成长的烦恼,也是央企面临的挑战”,白学桂表示。
(责任编辑:澈力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