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公司如何带头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015-11-25中国青年报格格
据新华网近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8日,在多国领导人于菲律宾马尼拉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热聊,其间奥巴马多次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奥巴马APEC对话马云,连续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你对气候保护充满热情”“大公司和政府如何创造好的环境给年轻的创业者”……这几个问题,我相信其实不仅是问马云的,也是与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集体交流——当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在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公共性公益性事务上,本土企业的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在创业正成为时下中国最热门的全民议题之际,作为典型的互联网明星公司如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先行者理应和新一代创业者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机会。
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度长期困扰本土企业的一个灰色名词“原罪”——在一些公众和舆论的认知中,一些本土企业某种程度上是靠坑蒙拐骗起家的,假冒伪劣是它们的通行证,抄袭山寨堪称其共同特征,压榨消费者和员工权益、损害环境以及对其他资源的无节制消耗,构成了其暴利源泉。
必须承认,一些本土企业曾经确实经历过这样的混沌时期,到目前为止,这方面依然存在不少挑战。即使是一部分已经做大的企业,与公众期望的社会责任的践行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就拿环境保护来说,雾霾,PM2.5,这些日渐显现的污染表征,不仅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也会波及本土企业自身。
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模式快要走到尽头了。对内,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带来的监管力度不断在强化,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痛感已经积累到一个井喷点,任何被曝光的环境污染事故,都会让肇事企业陷入经济与社会形象受损的双重困境中。对外,欧美等国家设立的环保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我们的出口商品一旦不达标就会被驱逐出市场,环保这只“无形的手”正在发挥更多的强制性作用——不能适应环境价值被重新解读的时代潮流,就只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所以,“对气候保护感兴趣”所指向的环保自觉,应当成为所有企业必须奉行的原则。一个企业家如果一直像鸵鸟一样躲避应尽的社会责任,所要承受的将不仅是违法成本、舆论抨击,还会被逐渐升级的主流企业家群体所边缘化。
而关于创业,最重要的是少走弯路。诚如马云不久前在浙商大会上所说的“永远不要行贿”一样,合理地划定政商关系边界,减少各类不必要的管制和交易成本,也是创业者需要关心的。互联网经济所倡导的平等、开放和共享,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推进。
“大公司和政府如何创造好的环境给年轻的创业者”——地方保护主义、过高的税费负担,乃至于某些地方政府基于政绩需要而强推的“孵化器”“创业园”等样板工程,对于大公司与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对待,都是严重阻碍创业环境改善的不利因素。打破这些壁垒,需要政府自我变革,更需要本土企业一起去推动,首先做到自己不去触碰法律与市场伦理底线,同时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勇于对某些潜规则说“不”。
本文开头奥巴马问及马云的那些问题,需要我们的企业共同回应,当然,答题的不仅限于企业。
(责任编辑:澈力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