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的低碳供应链转型机遇|第二十六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召开
2022-08-10未知清--
2022年7月21日,由全球贸易协会(amfori)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
本届论坛聚焦“赋能低碳供应链——实践视角下的转型机遇”,邀请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和跨国公司的代表及专家,从政策和实践层面,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供应链管理及国际间绿色贸易等议题提出了有益的实践管理经验与建设性意见,为国内外企业规划了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路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政策利好引领经济绿色发展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低碳绿色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关系。
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食品、建筑、时尚、快消品、电子产品、汽车、专业服务和货运8条供应链的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50%以上,供应链的绿色管理关系着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控排减碳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决定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否产生积极成效。
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综合处处长石玉春
中国一直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在论坛的开幕致辞中,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综合处处长石玉春介绍,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和指导意见,提供有利于企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并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工信部也一直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的节能降碳和低碳转型,为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支持和引导。
全球贸易协会总裁Linda Kromjong在分析全球政策趋势时提到,挪威和德国在2022年和2023年将陆续推出供应链和透明度相关的尽职调查法,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也更进一步采取了价值链模式,中国首份企业团体标准《ESG企业披露指南》已发布施行。可见,国家层面推动实现低碳供应链的立法有增无减,供应链尽职调查已经是企业的必选项。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十四五”阶段,到2025 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将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将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中,推进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及再制造,是支撑碳减排的六个重要领域。展望“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
行业组织提供低碳转型工具
行业协会及组织机构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回应欧洲绿色新政,全球贸易协会协同会员使用诸如商界环境绩效倡议(BEPI)等一系列工具支持行业合作伙伴衡量碳足迹、计算碳影响。
全球贸易协会总裁Linda Kromjong在线致辞
2021年,amfori决定将BEPI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碳排放管理水平。2022年,BEPI2.0试点项目率先在中国和孟加拉推出,目前,共有40多家商业伙伴参与其中。到目前为止,BEPI已经被用于15个行业的912名成员和1521名生产商,重点行业包括服装/鞋类、家居/玩具和配件行业等。
对于未来发展,Linda Kromjong充满信心:“当前的危机同时也是加强深度合作,让经济更可持续的良好机遇,我们必须把握机会共同前行。中国和欧洲应该发挥积极的影响,引领世界走向更加可持续和绿色的复苏与发展。”
领先企业积极开展行动
对于企业来讲,实现供应链的低碳转型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建立欧盟的碳边境调整制度(简称“CBAM”,又称“碳关税”)。覆盖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塑料等多个产业,并明确了惩罚措施。
北京市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予平
对于中国企业,北京市世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予平建议,企业不必焦虑,但须及早规划碳布局加速碳转型,要密切关注欧盟碳关税立法进展,积极引入减排工艺,留存相关数据及文件,考虑碳排放数据的核算与维护并储存相关数据,出口企业办理生产商登记。
一批领先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做出垂范。
荷兰日用百货集团Action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商之一,据其直接进口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经理Jeannette Paulusma介绍,企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项目(ASP),在人、地球、气候、产品提出了一系列目标承诺,主要包括到2022年底,商场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100%可回收包装;到2025年,100%透明地反映供应链的劳工状况;到2030年,企业自身运作产生的碳排放减少50%。此外,Action还致力于识别和降低供应链中对当地社区的资源利用率、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生活环境产生的环境风险,并承诺2023年100%对直接供应商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京东物流副总裁、国际物流战略规划及大客户部门总经理李衍升分享了京东物流绿色一体化的供应链实践,京东物流是国内首家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始终致力于打造柔性的、绿色的一体化数智供应链。2017年,京东物流联合宝洁、雀巢、联合利华等九家品牌共同发起绿色供应链行动——青流计划,通过京东物流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探索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同时,京东物流也积极参与《邮件快件包装基本要求》等各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将更多的理念价值与实践成果传递给行业。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和“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促进“源、网、荷、储”业态新变化,带来市场发展需求新机遇。正泰国际公共外联总监、全球大客户总监顾皓介绍,正泰聚焦电力装备与新能源产业链,通过低压电器智能制造、培育未来工厂示范项目、构建智能电气产业大脑、打造智慧低碳产业、推广园区/城市级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创新“光伏+”发展模式等途径,助力打造绿色产业链、建设低碳绿色园区,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增效。
多方协同加速低碳供应链建设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推动绿色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水平和方式上具有不平衡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推动全球绿色贸易发展迫切需要各方协同合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胡柯华介绍,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扮演着穿针引线的角色,通过行业标准的制订让产业朝着低碳、可持续的方向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在减碳的共识下,打造绿色产品和绿色品牌,以商业的逻辑找到实现可持续价值的路径。
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贺宏良指出,在中国的国情下,中国电子标准化技术协会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撑上级政府部门,二是标准制订,三是行业推动,四是企业赋能,五是与国际机构加强互动合作。同时,他也表示,协会将持续赋能企业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拓展空间。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都永海强调,企业减碳需要自上而下、全员参与,一是政策推动,二是技术创新,三是在源头减碳。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一直以来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帮助生产制造企业提高效率,特别提供先进的环保、绿色技术。此外,帮助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及进行人才培训。
“应对气候危机、进行供应链低碳转型应该是所有企业共同的发展方向,这也体现了建设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在论坛总结发言时说道。他还提到,供应链的协同是复杂、庞大的体系,赋能供应链,首先,需要一批领先企业成为供应链伙伴关系建设的主导方。其次,需要深化循环经济理念和思维、加强数字化创新建设。再次,需要行业组织持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标准和工具支持。
Linda Kromjong也再次强调了共享的重要性:“合作伙伴关系是找到解决方案的关键,行动重于言辞,共同的努力才能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才能实现美好的发展。”
视频回放(5:44:23-7:59:13)
嘉宾介绍
(责任编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