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绩效模型
2009-10-30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产生-卡罗尔的CSP模型
卡罗尔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社会绩效理论的倡导者,他从九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中,总结出一个三个维度的CSP模型。
卡罗尔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类别
按照卡罗尔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包含了在特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组织经济上的、法律上的、伦理上的和自由裁量的期望。”卡罗尔并没有排斥费里德曼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经济组织,经济责任是企业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并不是企业唯一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赋予并支持企业承担生产性任务、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力,但同时社会也制订了企业所应该遵循的法律和法规,并且期望企业在法律要求的框架内实现经济目标,因此,企业肩负必要的法律责任;虽然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中都隐含着伦理规范,但公众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有时超出了法律要求的范围,尤其在70年代后,对企业伦理经营行为的期望,使人们认识到企业伦理责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社会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的自由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类完全自愿的行为,例如慈善捐赠、为吸毒者提供住房或为工作的母亲提供日托中心等,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的自由裁量责任。图一所显示的四种责任的排列次序和所占比重并不是随意的,经济责任处于基础并占很大比例,其他三种责任依次排序、比例递减,它们的关系也可以用金字塔型说明,卡罗尔正是用此来说明了各种不同责任对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承担责任时考虑的优先次序。同时,卡罗尔的阐述尤其强调,四种责任彼此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也不是固定的,彼此间可能相互转化,而且任何一个行为中可能同时包含着几种责任。
卡罗尔模型的第二个维度是企业涉及的社会议题
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类别后,卡罗尔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与这四种责任相联系的、企业所必须或可能面临的各种主要社会议题。虽然每个行业所面临的社会议题可能不同的(如银行就不如制造商那么关心环境或污染问题),而且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议题也是变化的(如70年代对产品安全、就业歧视等的强调在50年代是少见的),但总体上,在管理实践中,一些社会议题总是企业管理者最需要考虑的。卡罗尔认为,企业最需要重视哪些社会议题取决于:①社会需要与企业需要的吻合程度;②社会需要的重要程度;③高层管理人员的兴趣;④社会行动的公共关系价值;⑤政府的压力。如图一所示,卡罗尔列举了70年代末企业所面临的普遍社会议题,包括,消费者主义、环境、歧视、产品安全、职业安全和股东等,卡罗尔在此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具体而实际的思路。
卡罗尔模型的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社会回应的策略
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定义和界定以及提出企业所可能面临的社会议题后,卡罗尔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对社会责任和社会议题如何回应的价值观、模式或战略。费里德里克认为企业回应是指“企业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卡罗尔认为,单纯以企业社会回应来代替企业社会责任是不够的,因为,有回应的企业并不必然是个有责任的企业,所以,他将回应作为企业社会绩效模型中的一个层面。企业的社会回应可以有不同战略和模式,卡罗尔的模型中采用了威尔逊的观点,如上图所示,他认为企业对社会所做出的回应可以划分为:反应性的、防御性的、适应性的和主动回应的四种模式,这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议题可能选择的从消极到积极的回应态度和策略。
作为第一个较为全面的CSP模型,卡罗尔模型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扩展,二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回应和回应行动的综合。尽管卡罗尔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企业社会绩效,但其最大贡献是将以往人们所争论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系统化,提出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从经济到自由判断的四种不同责任,并将企业在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时所应考虑的、以前是分离甚至对立的社会责任、社会有效回应和社会议题观点进行综合,模型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广义看法、责任/议题/回应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维空间概念、所蕴含的原则/过程/政策的方法为分析企业与社会关系议题研究引入新视野、构建了一个有价值的理论框架。但卡罗尔虽然提供了一个三维的空间模型,指出了企业社会绩效的多重相互联系的维度,但这个模型身是静态的,更多的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议题或回应过程的描述,而没有提出如何去解决问题。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发展——沃提克和哥奇兰的模型
沿着卡罗尔模型的思路,力图在CSP模型中综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沃提克和哥奇兰提出,企业社会绩效是“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过程和解决社会议题政策之间根本的相互关系。”。
沃提克模型的第一维度是具有哲学倾向的企业社会责任原则
虽然沃提克赞同卡罗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型的界定和分类,即企业包含了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和自由判断的责任,但他们认为,用“原则”来表述可以更好地说明企业承担各种责任的动机或基本价值。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探讨了企业之所以承担社会责任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经济组织(企业)如同政府一样也具有社会契约,即隐含着社会赋予的一套权力和义务;二是企业是社会中的道德代理人,即具有在决策中使用道德规则的能力,不仅具有控制企业行为,也有控制政治结构和规则的能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的是为了履行社会契约、承担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与卡罗尔模型的第一维度相比,这个模型从哲学的层次上,更好地说明了企业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的内在原因。
沃提克模型的第二维度是具有制度倾向的过程,即企业对社会议题的回应过程
从卡罗尔模型中我们看到,企业社会回应的观点试图改变从强调企业社会义务转向社会回应过程,沃提克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回应进行了比较(见表二),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两者在模型中是同等重要的也是互补的,社会回应过程是企业建立在对社会责任原则性思考基础上,所付诸行动的模式和战略,目的是提高企业回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能力,并产生对社会议题进行回应的管理方法。
沃提克模型的第三维度是具有组织倾向的政策
在此,沃提克将卡罗尔模型中只对企业可能面临社会议题的描述,转向关注于对存在社会议题进行管理所制定的政策。受到三个不同领域中(公共议题管理、战略议题管理和社会议题管理)关于议题管理的启发,沃提克将议题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议题识别、议题分析和回应产生,虽然议题管理的过程在不同组织间可能变化,但总体上,这一政策过程是提供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反映,目的是将企业外部社会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意外最小化,并制定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政策。
沃提克的CSP模型,进一步综合了卡罗尔模型中提出的责任、回应和社会议题的三个维度,用原则、过程和政策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且详细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有效回应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模型的层次性、整体性和连续性,摆脱了对社会责任纯粹概念上的讨论,赋之予更实用的管理意义。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加入了动态的过程概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但企业社会绩效中所包含的“绩效”,即对企业实施社会绩效管理后可能产生结果的预测及其如何评估,在这个模型中却被忽略了,因此,这个模型还不是完整的。
企业社会模型的修正——伍德的模型
在对CSP概念和模型演变进行回顾时,伍德认为上述两种模型反映了学者们对企业和社会关系进行思考的发展,但仍不足于全面反映企业社会绩效的内涵。首先,企业社会绩效的概念更应该关注的是行动和结果,而不是仅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概念进行整合;其次,社会回应应该是一系列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过程;第三,社会议题的政策只是企业行为的一个可能的结果,如果政策没有存在的话,不会由此可以说没有社会绩效存在,因此,以是否制定政策来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反映是不合适的,因为企业社会绩效可以有肯定的和否定的结果。考虑到这些问题,伍德模型包含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回应过程和企业行为结果的三个层面。
伍德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
伍德认为要理解和评价企业社会绩效,首先要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动机或来源是什么(Wood,1991)。不同于上述的两个模型,伍德没有简单列举企业所应承担各种责任的类别,而是选择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不同层次来进行分析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责任及原因。制度层面的合法性原则描述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责任是必须正确使用社会赋予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而组织层面的公共责任则要求企业审视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独特的位置和角色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说明了企业不是要对所有社会问题负责,而是有责任解决由它们导致的问题,有责任帮助解决与其经济活动和利益有关的问题和社会议题;个人层次上的管理判断原则,关注于个人角色在组织和制度环境下的选择和机会,说明了管理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每个领域,有义务并能自由地行使其判断力。
伍德模型的第二个维度是企业社会回应的过程
这个企业社会回应的维度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性和动机性概念实施内容的补充。大量企业社会议题领域的研究涉及了企业社会有效回应的方法和条件,但这些研究都不能建立一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伍德没有仅仅描述企业社会回应的态度或策略,而是强调回应是一系列的行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①环境评估,即对外部环境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使企业能在一个变化的和动荡的环境中生存。②利益相关者管理,即管理那些影响或被企业行为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与企业间的关系(Freeman,1984)。③议题管理,即对可能影响企业的社会议题进行追踪并进行回应,设计一些计划和政策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对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操作性指导。
伍德模型的第三个层面是企业行为结果
伍德提出,企业行为结果是用于对企业社会绩效进行评估的,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以财务指标衡量的经济绩效,它是通过三个相关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是企业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无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行为的过程如何;二是企业所采取的、用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或实施企业社会回应的措施和计划;三是企业处理社会议题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政策。
卡罗尔和沃提克的企业绩效模式显示,CSP概念可以将社会责任和社会回应联系起来,使CSP在企业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理论中成为一个核心的组织性概念。而伍德对CSP模型的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责任原则在制度、组织和个人层次的阐述,区分了长期以来对社会责任的争论,并强调了原则对人类和组织行为的推动;二是对特定回应过程的区别——环境扫描、利益相关者管理和议题管理,表明了企业参与外部环境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实行;三是将社会影响、政策和计划作为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结果的综合,使CSP更具有实践评估的可能;四是在CSP模式三个层面的联系加强了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他提供给管理学的研究者更有用的框架或模板来组织对企业社会绩效的研究和理论。但伍德模型的明显不足在于,它仅仅提出了对企业社会绩效管理结果进行评估的概念,而没有进一步提出如何评估的方法或工具。
责任编辑:曹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