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周期复垦 建生态矿区
2015-04-15来源 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作者 蒋安丽
公司简介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H股和A股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公司以煤炭为基础,开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一体化运营的煤炭综合能源企业,主营业务为煤炭生产与销售、电力生产和销售,煤炭的铁路、港口、及船队运输等。
问题
中国神华的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在生态脆弱区进行超大规模开采,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如果不重抓复垦工作,必将影响到企业在矿区的持续建设与发展。
解决方案
“三期”综合治理
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矛盾,中国神华依据矿区生态承受能力,创造性提出了井下开采与环境治理的“三部曲”理念:
采煤前:构建预防性生态圈
大面积治理,有效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能力。
开采中:创新技术保护生态
为推进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除防风固沙等基础技术外,中国神华自行探索多项创新技术,为推进复垦事业注入新活力。例如创新井下绿色开采技术,减少井下矸石外排、保水开采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煤矿井下采空区过滤净化技术,以达到既消除井下水引起地表水污染,又缓解矿区干旱缺水的问题。
采煤后:修复生态 发展绿色经济
在采煤后,中国神华继续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和功能优化,种植适宜植被,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垦后地上绿色资源,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组合类型的生物群落,增加矿区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同时发展经济作物、观光旅游,为当地居民增收。
采前、采中、采后三个阶段的综合治理模式,是神东矿区积极探索出的一条以煤炭开采为支撑,井上下互动、大范围治理、增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主动型生态治理道路,旨在实现高产高效与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
“三圈”有效防护
神东矿区首创了以控制外围风沙侵蚀为前提、内外围结合治理、促进矿区生态环境整体恢复和改善的思路,即:将矿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布局划分为“三圈一水”进行大范围治理。
“三圈”是指以外围大面积风沙及水土流失区为“外围防护圈”;以周边山地水土流失区为“周边常绿圈”;以生产生活区为“中心美化圈”。“一水”是指矿区水源的有效利用与河道治理及水景建设。
同时,在“三期”、“三圈”防治工作过程中,中国神华着重抓好沉陷区防治、排矸(土)场治理与矿区恢复绿化。在沉陷区防治方面:在大柳塔沉陷区种植沙棘、欧李、文冠果、野樱桃等经济树种,着力打造生物复垦生态经济林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在榆家梁沉陷区采用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水保综合措施,在裂缝区先封堵后挖鱼鳞坑,种植樟子松、黄刺玫、紫穗槐和草,恢复植被,并在沟道内修筑谷坊,预防流域内水土流失。在排矸(土)场治理方面:投资1420万元,按照环保水保要求开展附图到位排矸场复垦绿化工程及排土场治理设置沙柳沙障,种植沙棘水保树种,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成效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神华在神东矿区已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公司推动绿色采矿技术创新与发展,采取“采前、采中、采后”的“三期”综合治理举措,并通过井上井下互动,大范围治理,增强了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主动型生态治理措施,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
目前,神东矿区植被覆盖率已由建矿初的3%-11%提高至60%以上。2012年,在该矿区治理面积1,228万平方米,栽种各类乔灌木320万穴,撒播草籽240万平方米,生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沉陷区新增防治面积900万平方米。
在此过程中,中国神华自行探索了9项创新技术,推进复垦的同时为自己带来了经济收益。以生态保护性开采技术为例,为实现“采煤不见矸”,中国神华采用了采用无岩巷布置和无轨胶轮化技术,胶轮化运输使巷道沿煤层掘进,减少或杜绝岩石巷道的掘进,使每年产生的几千万吨煤矸石通过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滞留在井下。该技术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不仅避免了占用土地,而且节约成本达100多亿元。
中国神华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综合防治成果,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煤炭开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望
建设生态文明,让矿山呈现绿色容貌是新时代煤炭企业的神圣使命。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煤炭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中国神华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将节约环保型理念与公司运营深度融合,着力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节能减排优势,坚持“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理念,“开一个矿井,绿一片土地,富一方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司在国内外能源行业的竞争力。(文/蒋安丽)
(责任编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