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节能放假空调器推进项目 > 绿色创新 > >
制造强国,梦想如何成真?
2016-08-24原创秩名
在全球主要大国近年来纷纷高度重视制造业,并用新技术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就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是未来十年指导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走好中国纲领的开局一步,将宏图大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制造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成真?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201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引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文件。与过去相比,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都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强调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更是直接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这些文件纲领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央贯彻深化改革的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中国制造2025》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努力破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活力;《指导意见》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资源的逆向重组作用,倒逼相关产业领域加速变革。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把创新打造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未真正确立。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制造业是我们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之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以质取胜,争当中国新“名片”
曾经,中国是世界的“代工厂”,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成本和规模优势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今,“Made in China”已经不再仅仅是低质廉价的标签,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化应站在新的高度。如何通过“中国智造”打造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这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
以前的中国企业依靠劳动密集型、大规模生产、成本和规模优势,粗放性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又纷纷玩起“互联网营销”。粗制滥造在互联网冲击下,掩盖了其研发的空虚。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开始偏重高质量产品,用户喜爱的产品,这是从制造变成智造的核心所在。而中国广大消费者也更加注重质量,不再追求低价劣质的产品。中国企业唯有坚持工匠精神,沉下心来做出消费者满意的真正含有创新科技的产品,才能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的智能制造一直备受关注。从2000年开始,以格力为首的中国家用空调企业开始就进入了规模化扩张的阶段,家用空调出口的年增长率几乎保持在20%以上。然而,在2008年以前,作为全球空调制造中心的中国,代表着家用空调尖端领域的变频技术无一家企业掌握。 直至2009年,格力推出G-Matrik直流变频技术,成就了当前变频空调技术的最高水准。一直以来,格力电器不计成本投入技术研发,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变频、节能、降噪、智能等技术领域获得多项“国际领先”认证。
在当下,环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工业产品在智能化生产过程当中,要不破坏环境,尽可能少消耗资源,不仅产品实现少消耗资源,生产也依然是少消耗资源为原则。“每个人从我做起,都不破坏环境,特别是企业如果制造的过程当中,不破坏环境,我们还会有雾霾吗?”她表示,“格力的光伏空调不仅是一个制冷制热的产品,变相成为了一个发电站,发生了质的变化”。
“绿色制造”引领“中国制造”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日趋匮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全球性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为此,许多国家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有很大提高。各国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反思,德国、美国等工业强国重新开始审视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如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这也助推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为了提高其工业的竞争力,2013年德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推出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也被人们称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的愿景就是绿色制造,解决能源消费等社会问题。如今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纲领也致力于推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向中高端转型。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绿色制造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社会减少工业环境污染,驱走工业雾霾。
《中国制造2025》高度重视绿色制造,并将其列为五项重点工程之一。除了产品本身的节能之外,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体现了一种有序、健康的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
在当今和未来的时代里,“绿色制造”都必将是引领中国制造的一个风口。企业如若能够抓住绿色制造的机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节能推动环保,将会在制造业中占得先机,在国际商业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竞争中赢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2025”,就是“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是未来十年指导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走好中国纲领的开局一步,将宏图大略转化为具体行动,制造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成真?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2015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引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文件。与过去相比,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都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强调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更是直接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这些文件纲领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央贯彻深化改革的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中国制造2025》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努力破除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活力;《指导意见》则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资源的逆向重组作用,倒逼相关产业领域加速变革。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就是要把创新打造成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未真正确立。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制造业是我们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之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
以质取胜,争当中国新“名片”
曾经,中国是世界的“代工厂”,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成本和规模优势是中国制造全球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今,“Made in China”已经不再仅仅是低质廉价的标签,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化应站在新的高度。如何通过“中国智造”打造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这对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
以前的中国企业依靠劳动密集型、大规模生产、成本和规模优势,粗放性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又纷纷玩起“互联网营销”。粗制滥造在互联网冲击下,掩盖了其研发的空虚。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开始偏重高质量产品,用户喜爱的产品,这是从制造变成智造的核心所在。而中国广大消费者也更加注重质量,不再追求低价劣质的产品。中国企业唯有坚持工匠精神,沉下心来做出消费者满意的真正含有创新科技的产品,才能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的智能制造一直备受关注。从2000年开始,以格力为首的中国家用空调企业开始就进入了规模化扩张的阶段,家用空调出口的年增长率几乎保持在20%以上。然而,在2008年以前,作为全球空调制造中心的中国,代表着家用空调尖端领域的变频技术无一家企业掌握。 直至2009年,格力推出G-Matrik直流变频技术,成就了当前变频空调技术的最高水准。一直以来,格力电器不计成本投入技术研发,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行业空白,在变频、节能、降噪、智能等技术领域获得多项“国际领先”认证。
在当下,环境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工业产品在智能化生产过程当中,要不破坏环境,尽可能少消耗资源,不仅产品实现少消耗资源,生产也依然是少消耗资源为原则。“每个人从我做起,都不破坏环境,特别是企业如果制造的过程当中,不破坏环境,我们还会有雾霾吗?”她表示,“格力的光伏空调不仅是一个制冷制热的产品,变相成为了一个发电站,发生了质的变化”。
“绿色制造”引领“中国制造”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日趋匮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这些全球性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为此,许多国家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有很大提高。各国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反思,德国、美国等工业强国重新开始审视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如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这也助推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为了提高其工业的竞争力,2013年德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推出了“工业4.0”战略。“工业4.0”也被人们称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的愿景就是绿色制造,解决能源消费等社会问题。如今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纲领也致力于推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向中高端转型。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绿色制造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社会减少工业环境污染,驱走工业雾霾。
《中国制造2025》高度重视绿色制造,并将其列为五项重点工程之一。除了产品本身的节能之外,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是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绿色制造、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也需要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绿色制造体现了一种有序、健康的发展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
在当今和未来的时代里,“绿色制造”都必将是引领中国制造的一个风口。企业如若能够抓住绿色制造的机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节能推动环保,将会在制造业中占得先机,在国际商业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竞争中赢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