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思维导图,指引电力安全发展
2014-10-08大唐网站潘雪梅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由此延展,一个企业在同一安全管理标准下若出现多种不同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往往是由隐藏在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背后的管理思维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必然产生什么样的管理结果。
科学的思维导图即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强调的是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对事态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预见性、方向性、规划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生产和实践等方面的思维“地图”。在安全生产中,可以帮助强化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构建安全管理框架、调整安全分析方式,有利于安全发展理念、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管理标准等内容的灌输和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如何让一门技术升级为一种思维、让创新科技成为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让员工的思维同步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思维、让“企业的安全发展”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发电企业对广大员工的思维进行科学引导、强化训练、推动实践,对员工队伍集体的思维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为员工绘制“科学的思维导图”。
作为发电企业,若能利用“规则性安全思维、逆向性安全思维、程序性安全思维和基准性安全思维”4种思维形式作为主线,便能科学地“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正确的思维导向引领企业的安全发展,助力企业改革“蹄劲步稳”、发展更上一重天。
一是规则性安全思维,强化“红线”意识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意识的先导作用”,向员工灌输科学思维理念,以规则性的安全管理要求员工注意制度、规则、标准的存在,通过运用正确的思维导向和规范指引,把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引入到最高的安全标准和要求上来,纠正员工不正当的和差错的行为,引导员工从事企业激励行为,避免禁止行为,使企业达到预设的管理目标。
“召开安全生产协调会期间手机铃响的无论是谁都必须进行考核”,这便是规则性安全思维的一个事例。笔者所在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坚持管理的原则性和规则性,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任何人不得逾越制度而任意为之,任何人都必须把好自己的行为尺度和行动准绳,提高了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
通过规范制度标准,帮助员工解决思维的定向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还注重将思维转化到具体的应用和实践中去,这就要充分发挥执行力在规则性思维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如领导班子带头执行管理标准,认真落实检查制度,定期监督和指导各部门履职尽责;监控“两票”执行流程,加强过程控制,落实“两票回头看”、每日督查生产任务、“三讲一落实”等安全生产流程化措施和安全监察手段,都有助于强化员工的规则性安全思维和意识,使员工不随意跨越高压红线。
二是逆向性安全思维,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可能上作决策。逆向性思维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就是要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的前瞻性,依据事态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索、挖掘出隐藏在暗处、深处或未来预计时间内的人、机、环及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缺陷、隐患和事故,进行系统的预分析、判断,并根据预判结论,立于现有的安全情况和设备状态,按设备优化升级改造目标,制定安全可靠、优化运行及经济生产的技术攻关课题、技改方案、检修指导书和事故应急预案等,为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笔者所在企业的每一个点检员都充分发挥逆向性思维,按照“把工作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的原则,对自已管辖的设备进行分类,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缺陷、隐患和事故,预判其影响的程度,再对问题、缺陷、隐患和事故进行分级,一级为员工可以自行解决和消除的,二级是上升到需要部门主任协调解决的,三级是必须要公司领导出面解决的,每一级都落实负责的部门和人员,形成相应的响应机制,对每一个预估的问题都提出预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总共对3台机组及公用系统的设备300多台进行逆向性分析,划出可能性问题约2000个,其中一级问题占50%,二级问题占40%,三级问题占10%,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具体的防控措施,为及时发现问题、消除缺陷、查找隐患、预防事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组织保障。
三是程序性安全思维,渐进开展各项工作获取最好结果。在安全生产中注入程序性思维,是让员工按照惯常使用的程序进行安全生产工作,不仅可以防止思想的过度自由化、出现违规行为、工作产生偏差和失误,同时这也是一种渐进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的一种管理理念。
在机组的检修中,每个企业都会形成一套固化的大修流程,使检修人员按检修预定的流程、步骤和程序开展检修,坚持按既定的措施落实检修,使大修各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若能在往后的检修工作中,继续延用以往科学合理的检修流程,在“提升原有检修管理程序效应的渐进性”上下功夫,便会大大地提升检修的质量和效率。
笔者所在企业在2013年的2号机组检修中,特色地引入每天早上监理带头督察检修现场、安监及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检修进度、下午召开总结协调会和采取项目负责人制等管理方法,使8项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实施并提升机组效能。在今年的检修中,在延用去年的检修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检修方案,将使设备的单体性能、机组的整体效率和节能降耗成效比去年显著。
四是基准性安全思维,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基准性思维”的安全管理理念,一方面是引导员工找准个人的立场,给自已定位,给自已一个明确而坚定的方向,不会因为企业安全发展进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困难,而使思想左右摇摆,或者即使思想和情绪上出现波动,也能尽快地找到“旗杆”加以校正、纠正,帮助大家树立信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体现在以“零非停、零事故、零违章、零伤害、零缺陷”的“五零”目标为决策的依据,找准安全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关键点以及优化运行工作的基准点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三线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评估诊断工作,找出管理工作当中的难点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解决,找出管理和效益“双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专利”技术的权威在技术科研工作中等级是最高的,如果“专利”项目能够在系统和设备中广泛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机组效能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提到“专利”,很多人就觉得高不可攀。那么,“专利”的基准点在哪里?“专利”权的高度是不是普通员工遥不可及的梦想?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所在企业给出了答案,2013年申报的7项技术创新成果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都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和发挥实效的。实践证明,“专利”这个词完全可以平民化,只要大胆偿试、挖掘、提练和推广,每个员工都有获得某项技术专利权的可能性。
这就需求员工个人把对“专利”的眼光放低,把自已对工作胜任的能力评估抬高,树立信心,从自已正在干的工作做起,从小处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在普通的日常工作中干含金量的技术活。此外,企业还要成为“专利”科研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成立以生产管理者为责任人的专利组织机构,由专人对科研工作开展的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励办法,激发员工发明创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即使在“专利”科研攻关的最后,并未如愿获取最终的国家专利权,但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员工个人的技术含量,也或多或少地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得到了经验和教训。因此,一个企业,首先把目标设高,再放低的姿态来完成,才能渐进地达到想要的高度。
(来源:大唐网站 作者:潘雪梅)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