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成中国“出海”首选地
2014-11-27国际金融报佚名
中国企业的足迹逐步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当前投资者正在展开欧洲“采购”之旅。其投资的重心也正从资源采掘和基础建设转向服务业,欧洲成为日趋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12%的份额,仅占全球总量累计直接投资的2.1%。
然而,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在过去5年,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增长了3倍,这仅仅是个起点。2014年一季度,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并没有放缓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脚步。随着政府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对外投资审批规则与环境的逐步放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投资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小,中国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大。
中国对外输出的资本流向也在发生转变:海外直接投资的第一波,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围绕煤、石油、矿产和金属等自然资源;第二波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航运和港口。这两步的衔接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者才能最大化地受益于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开始放缓,但中国企业在商品和服务领域的海外投资却在加速。
欧洲自然资源匮乏,在中国海外投资的前两波热潮中,欧洲所占比例较小。过去5年中,欧洲在中国企业第一产业的海外投资中仅占1%,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仅占5%,商品和服务行业所占比例却达到14%。因此,随着以服务为主的第三波中国海外投资热潮的掀起,欧洲将成为备受瞩目的投资目的地。
通常企业会选择他们自己已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进行投资,而中国企业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路线,他们寻求的是:可以用于国内生产的大宗商品,可以促进出口的服务类企业,以及拥有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和品牌的同行业领先企业。
兼并和收购可以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备受中国企业的青睐。他们通过海外并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自身的品牌和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他们也效仿欧洲企业转移价值链的方式,投资欧洲获取技术资源,与国内的制造能力结合,提高企业在国内的生产力和质量,以应对国内日益成熟和挑剔的消费市场需求。海外企业也同样从中受益,他们通过被中国企业部分或全部收购,不仅获得了来自中国企业的长期投资,更与中国市场加深联系,自身价值得以提升。
在全球并购规模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却不断攀升。今年初至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超过290亿美元,在欧洲的并购总额达到85亿美元,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纪录。
中国和欧洲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广泛的共同经济利益使得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欧洲的企业能满足中国对于汽车、飞机、药品和奢侈品的巨大需求。欧洲从中国进口价值3850亿美元的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其他商品。而庞大的中国市场也为欧洲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市场无可争议的大客户,超过1/3欧洲奢侈品牌的销售额来自中国消费者。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新车销售额里近1/4来自欧洲品牌。业内预计,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对欧洲企业意味着更多商机有待挖掘。
中欧双边贸易额在过去十年增长了5倍。与贸易额的大幅增长相比,投资的规模相对落后。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区资产和品牌估值偏低,部分企业市场定价较低,这正是中国企业到欧洲收购投资的好时机。
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外资,而现在看来,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净输出国将指日可待。中国企业从国际化到日臻完善的全球化运作,他们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现价值链转型,成就国际化新里程。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为寻求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欧洲经济体也带来新的曙光。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