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微焦 > >

直播回看,精彩再现|第二十五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

2021-12-07未知清--

 


 
           2021年12月2日,由全球贸易协会(amfori)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在线上圆满举行。

       “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圆桌论坛”作为中欧双方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专业务实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4届研讨活动。本届论坛聚焦“双碳目标下的全球绿色贸易”,邀请来自政府、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代表及可持续发展专家,从策略和实践层面,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国际间绿色贸易等议题提出了有益的实践管理经验与建设性意见,为国内外中小企业规划了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路径,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政策利好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地显效
       《巴黎协定》为本世纪后半叶设定了净零排放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积极响应,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全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或“零碳”目标。今年10月,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相关顶层设计文件相继出台,为全社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双碳目标的落地提供利好政策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综合处处长 徐华
        双碳目标下,政府各部门要增强协同合作,为工业绿色发展指明路径。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综合处处长徐华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为此,工信部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业绿色发展重点方向,具体举措包括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工业企业绿色改造提升等内容。工信部也将按照“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支持企业机构和行业组织探索绿色发展的低碳路径,共同推动全球贸易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行业管理促进中心副主任贺宏良也表示,由于双碳目标下一系列国家标准政府文件的出台和更新,研究院也邀请了ICT业内专家对《SJ/T16000 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的标准内容进行复审,表示下一步要将绿色供应链、生物多样性、供应链安全等因素纳入新版标准,更好地推动产业链绿色发展、推动双碳目标在电子信息行业的有效实施。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绿色生活与创新部总经理都永海根据“30·60双碳目标”在香港地区的具体实践进度进行了分享。结合2021年10月发布的《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他指出香港地区2014年已经实现碳达峰,预计2050年实现碳中和,香港地区也将根据本土经济特点,从净零发电、绿色运输和废物管理等三个方面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并且实现碳中和目标。

       ANWB零售公司合规经理林铭瀚则在发言中分享到,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发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监管,对税务政策、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方面做出了具体构想, 其目标之一是降低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改善并解决对社会、健康和环境问题的公司和活动,并使公司对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承担更多责任。这也为欧洲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推动力。
协会工具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国内外协会及机构组织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回应欧洲绿色新政,全球贸易协会积极探索为企业赋能的可持续发展工具;在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号召下,国内协会也积极响应,革新行业政策指南,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全球贸易协会总裁Richard Dictus通过视频在线致辞
 
         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亚洲及欧盟内的主要国家都通过政策变革来推动绿色发展。全球贸易协会总裁Richard Dictus在致辞中提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们也应重视全球贸易在解决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下的正面作用,呼吁以企业为代表的利益相关方在贸易实践中采取实际行动,共同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标而努力。
为此,全球贸易协会协同会员使用诸如商界环境绩效倡议(BEPI)等一系列工具支持行业合作伙伴衡量碳足迹、计算碳影响,也希望借此推动中欧双方发展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韧性的绿色经济。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文华介绍了连锁经营协会在推动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从消费端环保意识唤醒推动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实践等具体做法。2021年,该协会发布了《实体连锁企业/互联网消费平台社会责任实施指南》,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和ESG管理提供了四步走方案,推动零售企业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


低碳趋势加速落地绿色供应链实践 
       从全球范围来看,应对气候变化仍然任重道远,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应对全球变暖,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不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义,也是帮助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途径。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纺织行业是典型的高化学污染行业,全球纺织化学品年产量已经达到640万吨,因此减少纺织供应链中的污染排放对全球绿色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赵校长细致拆分了纺织行业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排放的各个环节,为全球纺织企业的绿色升级提出了具体举措,殷切展望数字化赋能下的绿色供应链在未来持续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责扬天下碳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执行总经理赵宝柱则从专业咨询角度分享了供应链碳管理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指出供应链活动是造成碳排放的重要原因。著名头部品牌企业已经开始将减碳目标作为合作审核的重要门槛之一,绿色供应链建构及供应链碳管理势在必行。赵经理从碳管理目标设定、评价激励、供应商赋能、信息披露等多维角度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对企业之后打造绿色供应链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ANWB零售公司合规经理林铭瀚分享到,ANWB通过精准识别企业在供应链环节充当何种角色、记录企业产品能源使用的信息、计算企业碳足迹来持续跟踪改善企业供应链,以求提升零售商、供应商和批发商在内的企业环境绩效。林铭瀚强调,企业也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公开信息,说明公司自身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披露碳足迹相关信息来促使企业减少碳排放,选择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
多维协调推动全球绿色贸易发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推动绿色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水平和方式上具有不平衡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推动全球绿色贸易发展迫切需要各方协同行动。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贸易布局。国内外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产消费体系。因此,目前全球供应链的传导机制模式敦促各国间要开展协同行动,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价值链。

       此外,在本届论坛的主题研讨环节,中化国际董事会秘书柯希霆表示,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下,公司决策层高度重视可持续项目搭建,随即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并由董事长亲自牵头推进绿色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国际业务中,也将可持续发展及当地政策法规纳入项目落地的考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文华则从消费端和企业端两方面介绍了协会以社会责任为核心,以ESG和公司治理为侧翼,协同各方推动全球绿色贸易发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贺主任从供应商产品全生命周期循环、企业信息化管理及信息披露、评估工具的利用等三大环节为ICT企业提升其环境绩效提供宝贵建议。

       “低碳零碳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中央文件中指出要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不仅是重要政策依据,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在论坛总结发言时说道。他表示,构建绿色贸易体系需要协调各方角色,以绿色低碳的视角重新审视并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发展:品牌商和供应商要增强自身责任担当和能力提升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重视消费者引导,发挥消费者低碳意识对绿色贸易体系建设的拉动作用;继续发挥相关行业组织和机构在人才建设、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贸易离不开各方意识的转变,也离不开实践的创新。期待在各方努力下,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以及全球绿色贸易体系的构建! 

嘉宾简介:
http://www.csr-china.net/ind/202006/gb2020/arc/yzlt.pdf
论坛视频回放:http://live.163.com/room/247727.html

 

(责任编辑:清--)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2119201-8003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1081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7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