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定义这个世界共同的价值观|进博会引进来与中国走出去
2019-11-08金蜜蜂蔷薇 十八0
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多项参会参展数据被刷新的背后,是近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继续敞开大门,与世界分享机遇,不仅展现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新动能。
正如越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越能凸显出扩大开放的意义,在进博会迎来第二届之时,我们同样应该思考的是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以及“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进博会
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我们去年在展台搭了一个烧烤摊,展示如何烹饪澳大利亚牛肉,结果排起了长队。”澳大利亚科尔斯集团出口部总经理威尔·马尔霍兰对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作为一家有着105年历史的澳大利亚零售商,科尔斯集团尽管曾多次来过中国,但效果却都没法和进博会相比。“这个平台将我们同业界伙伴联系起来,了解市场最新动向,与消费者互动。能将澳大利亚的新鲜食品推荐给近14亿中国消费者,非常令人激动”,马尔霍兰说。
与马尔霍兰的倍感新奇相比,来华已8年的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艾韦敦就显得地道得多,在本届进博会接受采访时,他甚至坚持要用普通话回答。“在大健康的医疗器械、农产品、抑或是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都能带到中国来”,艾韦敦说,希望中加两国能够利用进博会的平台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从说中国话、吃中国菜、喝中国茶,到现在的到中国来做生意、到中国来做项目、到中国来做贸易;马尔霍兰和艾韦敦的感受代表了很多国外参展机构参加进博会的真实感受。在他们看来,参加进博会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近距离的与中国消费者深入沟通,更加快速的进入中国市场,同样还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融入中国文化。
而据官方数据,本届进博会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展,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此外,法国、希腊、牙买加、塞尔维亚4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位副部级以上外方嘉宾,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确认将参加本届进博会多场论坛,权威解读中国重要政策,发布国际组织最新研究成果,增进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
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张开怀抱拥抱世界、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中国。而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外国技术、外国公司“走进来”相对应的是,中国同样也在大踏步的主动“走出去”,用一件件优质产品、用一个个精品工程、用一份份责任担当去服务当地、贡献全球。
这从11月6日围绕本届进博会召开的中央企业国际合作论坛上披露的一些信息便可见端倪——
据会议介绍,今年中央企业采购签约将涉及到国家和地区87个,比去年增加了近20个,供应商达到730多家。南方电网、国机集团、中国商飞等企业积极采购关键高端设备,中核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等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多元化核能技术合作,航天科技、航空工业集团等企业与多家欧洲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走出去
要利益共同,更要文化相通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开放合作成为时代大势。但正如澳大利亚零售商科尔斯集团多次来华却直到进博会才和中国消费者实现零距离沟通,正如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艾韦敦在华8年才掌握了一口熟练的中国话,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从来也不是一路畅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进程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比如,为破解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中石油在伊拉克的艾哈代布项目通过油田建设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大大改善了当地员工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经济收入;为解决当地发展面临的环境风险,大疆创新在马尔代夫运用无人机科技预防和应付自然灾害;为提升经营透明度、增进与东道国利益相关方沟通,中广核在法国巴黎发布了《2018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改善当地教育,华为试试的移动教育项目覆盖了肯尼亚难民营数万的年轻难民,帮助他们学习相关技能进而在未来获得就业……
类似这些的举措很好的应对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来自经济利益层面的冲突、来自价值观差别带来的风险、以及来自民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挑战,代表了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但在一个利益错综复杂、技术日新月异、思潮空前活跃的时代,各种来自于经济、政治和环境领域的风险仍然层出不穷——
在一个信任被透支的时代,CSR报告何以重建信任?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企业“走出去”如何跨文化融合?
在一个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时代,我们又如何推进可持续的全球化?
要讨论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很长时间;要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更长期的行动和实践。
正如讨论恰是改变和行动之始,2019年12月6日,在上海,我们就有一场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