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评论 > >

“一带一路”战略呼唤“大国心态”

2015-04-02《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03月25日汤敏

为什么我们要“一带一路”?

第一,金融危机打破了“西方消费、东方制造”模式,国际分工重组。西方国家,美国、欧洲的消费能力在下降,它的储蓄在增加,靠借钱来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同时,对东方制造,我们大量出口、大量顺差的这种模式要进行新的重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新的市场,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

第二,全球性产能过剩加剧,需要新需求、新增长动力。

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TPP\TTIP需要第三极来平衡。这个世界除了泛太平洋、泛大西洋合作之外还需要第三极,而且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第三极。中国应该积极加入。这第三极主要的部分恰好都在咱们这“一带一路”之上。

从国内的角度考虑,我们也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开放战略,过去三十年的开放战略是什么呢?是引进来的战略,我们把国门打开,把资金引进来,产品卖出去。这种开放的模式,现在已经受到很大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因此有一大批产业要转移,一种可能是转移到西部,但是西部的工资也不低,相当部分要不断地转移出去,这需要一个承接。

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引进来”的开放模式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净投资国,也就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到中国来比咱们中国直接投资到外国去还少,而且这个速度一旦出现了之后,我们的对外投资是每年有20%、30%的增长,而引进来的投资每年是百分之几的增长,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说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对外投资还几乎为零,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巨大。

从中国内生经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一种新的开放战略,一种新的开放模式,就是在“引进来”的同时要大规模地走出去,甚至我们走出去规模比引进来规模还更大,因为中国是一个储蓄率非常高的国家,我们的投资消耗不了这么多,一定得走出去。

基于这些,从国际宏观环境的需求和国内的经济需求,我们需要一个新战略,一个新的开放战略,这个开放战略我们可以用“一带一路”来概括。而这“一带一路”,大家不要把重点放在“一”字上,它叫“一路”,叫“一带”,实际上这是我们新的未来开放的一个大战略。

从这个意义出发,就可以发现,现在我们的“一带一路”,远远超出了过去的那种“带”和“路”的概念。在这里包括的国家有65个,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这实际上是全方位的、更大范围的开放。

而这65个“路”、“带”国家,整个的外贸、外资的流入,每年增长是13.9%和6.5%,比全世界平均增长都快很多,而且预计未来的10年,在这65个我们称之为“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里,整个出口将会占全球1/3,真正成为第三极,如果说其他的泛太平洋、泛大西洋是一极的话,我们这里出口达到1/3的话,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三极,当然这里有很多重复的部分。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65个国家里,多达35个以上的国家人均GDP才3000多美金,和我们有一个发展的差距。而这些人口就有将近30亿,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可以创造非常大的市场。

从国内来说,“一带一路”把国内需要大力发展的大力开发,特别是在“一带”上,把我们的西部大量开发,在“一路”上,实际上跟欧洲经济圈相连,跟亚太经济圈相连,这“一带一路”恰好把整个世界给联接起来了。

如何做好“一带一路”?

一方面是资源互补,市场共享,而且在这里面还有充足的资金,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些国家是资金过剩,一些国家是资源过剩,一些国家有劳动力资源,一些国家有市场,它们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

这一“带”里面包括新亚欧大陆桥,中伊土走廊,中新走廊,中蒙俄大走廊等。基础设施要优先铺设好,首先要把路打通,要把通信打通,这些基础设施是首先要做好的。

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兴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包括发达国家。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亚洲国家每年需要73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公路的基础设施,还有油气管道、电力通道、通讯的这些巨大的基础设施要投资在“一带一路”上,特别是在一“带”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个是很重要的投资方向,而这个领域恰恰又是中国的强项。

说这是中国的强项,不但在于我们有很强的土建或者说建设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的能力,还包括我们有很强的资金能力,因为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钱,我们有很多的外汇储备,也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带资参加这种基础设施建设,这应该说是各国非常欢迎的。而基础设施的投资,根据在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长期工作的经验看,一般说来,它的投资回报都是相当稳健的,而且都会造成很多很多附加的、溢出的效果。所以投资基础设施的风险相对比投资其他的更小。

我们这个“一带一路”,跟一般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这种国际组织不一样,不是“把这条路修完了就走了”,我们还有其他的工业产业同时走出去,跟它进行对接。有了基础设施,产业进去就容易,能够发展,可以减少它的成本。反过来,有了产业进去,基础设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还得起这个钱,才能有经济效益。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大量外迁,要移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去,另外其他的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像核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到国外投资的强项。

最后,有些过剩的产业也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转移,这些都是别人非常欢迎的。除了这个之外,在“一带一路”里,我们还有强大的金融支持,现在几个机制都在设计中,都在推动中。例如马上要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1000亿美元,还有包括现在的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等等。不但钱有了,而且有很好的机制,能够使这些资金得到相对比较安全的使用。

“一带一路”风险何在?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大战略,当然这里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这些风险首先是大国关系问题,中美、中欧、中日之间和“一带一路”都有一定的利益冲突,相关国家都怀有很多的疑虑,这个怎么处理?对俄罗斯来说,“一带一路”是它长期的合作范围,我们在推动中亚一路的时候,跟俄罗斯的关系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里,南亚国家是我们很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在这里又是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很关键,这首先是对国际政治、地缘政治的很大挑战,而这些需要智慧,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设计。

除此之外,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过大,特别是政治、社会、法律之间的差别过大。这都让我们的投资者,不管是政府的投资还是民间的投资,都充满着巨大的风险。这里还涉及到政局、民族、宗教的矛盾,又特别复杂。所以在“一带一路”,特别是在一“带”里,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深入的研究和处理。

除了外部风险之外还有内部的风险,内部风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国民有没有一种大国心态、大国风度,特别是要有一种大国能力。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提出的大规模推动,过去都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IMF提出一些东西我们参与,而这次我们是发起国,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一种大国的心态。

所谓大国心态就是我们要有肯吃亏的想法,我们要考虑别人的利益,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方面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舆论界、学术界、政府,包括老百姓,准备好了没有?特别是体现出大国的能力。比方说,你要拿出很好的规划,很好的计划,而这个规划和计划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利益,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让别人也能真正的跟着你走,这个能力要求非常高。

同时,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的准备还相当不足,那么走到这样的恶劣环境里我们能不能生存?我们的企业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大规模地走出去,快速走出去,这里有可能要交很多的学费,包括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是企业本身的能力,而且包括整个风险分散的机制有没有,我们的金融体系能不能帮助企业把这个风险分散掉,目前这些都是不足的。

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风险,例如保护主义的风险、产业本身的风险、汇率的风险、金融的风险,还有社会的风险,投资国对我们发展这些领域,对环境的要求,对法律的要求,对社会的要求等。我们能不能真正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动“一带一路”的时候面对的巨大风险与巨大挑战。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学习。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出去、不得不推动的时候,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就需要格外的谨慎,需要格外的努力,需要我们有一种全新的想法。

(责任编辑:admin)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2119201-8003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418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