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农业合作新论
2015-04-14《欧亚经济》2015年第1期李建民
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六大经济体,在地缘属性、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各具特色。俄方有大量的耕地资源和原生态的种植环境,中方则有人力、资本、技术、设备物资、市场等优势,双方开展农业合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经过多年来诸多生产要素的流动、结合、集聚,双方已初步形成了友好合作的良好局面。当前,中俄农业合作正渡过磨合期,进入项目投资、产业升级、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显示出深化合作的广阔前景。
一、俄罗斯农业发展概况
(一)当前农业形势
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国土总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13%,并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带。农村人口0.3821亿,占总人口的27%,农业吸纳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0%。2000年以来,农业成为普京主政后国家发展政策的优先方向。俄政府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农业特别是谷物生产迅速恢复,呈现较快发展势头。2001~2006年,俄农业产值年均增长1.42%,位居东欧前三名;2006~2011年年均增长2.68%,位居东欧前两名。目前,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俄农业产值同比增长6.2%,其中粮食和豆类作物产量达9130万吨,同比增长28.8%,生猪和禽肉产量达1220万吨,同比增长4.8%,粮食出口1900万吨。俄计划到2020年前将谷物年出口量提升至4000万~5000万吨,成为国际市场稳定的粮食供应国。在农业总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俄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明显提高。与1999~2003年相比,2009~2013年谷物、玉米、甜菜、向日葵、土豆和露地蔬菜的单产量分别增长22.6%、66.4%、78.6%、43.2%、63.1%和57.1%[1]。俄农业产值增长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主要通过进口技术和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现代化改造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收入的增长,并刺激经营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
尽管俄罗斯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固有的一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如农业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气候条件对农业仍有重要影响。2010年俄罗斯境内大面积旱灾导致粮食产量下降38%,俄罗斯实行了暂停粮食出口禁令。
农业创新发展水平不高。以种子行业为例,国外优种在种植业占较高比重,养殖业中国产种畜也无法满足全部需要。2013年,国外种子在俄甜菜生产中占比高达96%,蔬菜为66%,土豆为62%,越冬油菜为60%,向日葵为46%,玉米为43%。在养殖业中,国产种畜占比较高,奶牛业为67%,肉牛业为29%,养猪业为85%,蛋鸡养殖为56%,肉鸡养殖为61%[2]。俄能源部认为,在“入世”条件下,没有农工综合体部门的创新发展就无法保证俄罗斯农业的竞争力,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目前,俄罗斯各地区之间、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养殖业内部大角牲畜和生猪饲养、养禽业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发展不平衡,大角牲畜养殖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满足国内对大角牲畜的消费需求,是国际上肉类产品的进口大国。2000~2011年,俄食品进口额从74亿美元升至425亿美元。2013年,俄食品及初级农产品进口额达450.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5%。
俄农业领域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大量浪费。根据俄罗斯农业科学院统计,由于物流、仓储、运输体系发展滞后以及技术和设备不足等,每年造成谷物损失1500万~2000万吨、肉100万吨、牛奶700万吨。仅为完成全部谷物收获,俄罗斯还需要28万台拖拉机和9万台收割机。
此外,俄罗斯农业人力资本也面临严重短缺。在农村居民人数出现绝对下降的同时,自1993年开始,农村儿童减少成为常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年轻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移民、农村人口老龄化、缺少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等。
(二)农业发展政策走向
2012年7月,俄罗斯联邦第717号政府令批准了《2013~2020年俄罗斯联邦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原料和食品市场调节国家规划》,并于2013年1月1日生效。该规划可视为未来8年俄罗斯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所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证俄罗斯的食品自给率达到《俄罗斯食品安全学说》[3]提出的标准;通过农工综合体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确保农业综合体金融稳定;确保农业用地、其他自然资源、环境再生产和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3~2020年财政拨款总额为1.5万亿卢布。具体的指标是:在满足消费的食品中,谷物和土豆自产率达到95%,肉和肉制品自产率达到85%,渔产品自产率达到80%,奶牛和奶制品自产率达到90%。预计到2020年粮食产量比2012年增长20.8%,食品制成品增长35%,企业平均盈利率增长10%~15%,农业工人平均收入提高55%[4]。
在“入世”条件下,农业是俄罗斯经济中的敏感领域,上述规划还规定,要利用好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有关国内支持规则,加强对“绿箱补贴”的政策倾斜,改变对“黄箱补贴”不断上升的情况,大力扶持国内农业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俄农业合作现状
(一)俄罗斯参与国际农业合作概况
俄罗斯对全球农产品市场高度依赖,既是谷物出口大国,也是农产品和食品的净进口大国。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为谷物——小麦和燕麦。俄罗斯小麦主要出口埃及和土耳其,燕麦主要出口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而大米主要出口土耳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实施,俄罗斯开始出口啤酒、冰淇淋、奶制品和香肠等制成品,但数量不大。俄罗斯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包括肉类、奶制品和原糖,主要从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目前,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远远低于进口额。2013年,俄农产品和农业原料出口额为150亿美元,而进口额达419亿美元。
俄罗斯对农产品进出口实行许可证、出口配额、浮动关税和产地要求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卫生和流行病监管的商品包括海关编码02~05,07~09,11~15组类;需要进行国家注册的商品包括海关编码02,03,04,07,08,09,11,12,15组类;列入检疫商品清单的商品包括海关编码06,07,08,09,10,11,12,14组类。2010年1月1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运行后,三国已开始实行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调节规则和标准。
迄今为止,外国对俄农业部门投资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3年年底,俄罗斯农业部门累计外资余额为27.5亿美元,其中2013年流入6.1亿美元,占当年吸引外资总额(1702亿美元)的0.35%。进入俄罗斯农业部门的外资以欧美国家为主,多集中在俄领土欧洲部分。前期进入的四家大型外国农工综合体公司分别是瑞典“BlackEarthFarming”公司的子公司“Агро-Инвест”、瑞典的“AlpcotAgro”公司、芬兰“TrigonAgri”公司和捷克“РАВАгро-Про”公司。这些公司共同控制了俄罗斯欧洲部分黑土带近100万公顷土地(约合1万平方公里)[5]。外资的部门流向几乎涵盖了俄农业的上、中、下游领域,特别是农业服务领域更是大型跨国公司关注的主要对象。这些公司包括美国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Company)和嘉吉公司(Cargill)。前者是转基因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其旗舰产品是草甘膦除草剂;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和动物营养品及农产品制造商。这些公司专门为农业提供服务,包括提供播种材料、种畜、肥料、饲料和兽药、农业技术和设备以及选种等。2012年,全球农业生产的领军者——新加坡“OlamInternationalLtd.”收购了俄罗斯奶业公司75%的股份,拟在3年内将该公司打造成全俄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公司。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充足的资金,这些公司已越过最初的亏损点,进入盈利期。俄评估机构认为,外资目前在俄农业中所占比重为10%,“入世”后,如果俄农业能够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和要求,政府对外资不采取过度优惠的政策,未来外资在俄农业中所占比重将不会超过1/3。
(二)中俄农业合作领域与规模
中俄农业合作起步较早,但合作规模不大、合作水平较低。中俄农业合作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境外开发、农业劳务合作、农业技术交流等领域。
1.农产品贸易。从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看,中国对俄出口以蔬菜、水果、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俄罗斯是世界第五大水果消费市场。由于水果出口品种齐全、营养丰富、运输便利、价格低廉等优势,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最大水果进口国之一。俄罗斯对华出口以水产品和木材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2010年以后增加了饲料类产品和油料作物,未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奶制品将会有稳定的需求。目前,俄罗斯是中国水产品第一大进口国,自俄水产品进口额占中国水产品进口总额的30%左右。农产品出口对边境地区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黄瓜、西红柿、香蕉对俄出口具有一定的高集中度。但总体看,中俄农产品在双边贸易额中所占比重仍较低,长期保持在5%以内,未来有较大增长空间。
2.农业开发合作。近年来,中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协议,黑龙江省、吉林省等边境省份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到俄罗斯建立农业合作园区,把中方的机械、技术、劳务等优势与俄富集的土地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而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企业和农场开始有计划地雇佣中国工人参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合作。目前,对俄农业合作大省黑龙江省在俄已有农业经营主体160家,包括农业开发企业110家、农村种植大户30家、农户联合经营20家。境外农业已遍布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等8个州(区、共和国)。2013年,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开发面积达750万亩,共生产粮食170万吨,形成了以大豆、玉米等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逐步向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加工、仓储、烘干、物流、粮食返销以及生猪牛肉等养殖发展的综合性开发体系。黑龙江省在俄生猪存栏量已达8万头,牛3500头,禽15万只,对保障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3.农业机械贸易。近年来,在国家增加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农机工业发展迅速,农机产品门类已涵盖农、林、牧、副、渔整个农业领域,生产14大类、95小类、3000多种农机产品。目前,机电产品是中国对俄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占中国对俄出口的49.8%。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农业机械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农机贸易成为中俄机电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双方农机贸易,黑龙江省推出了举办“中俄(佳木斯)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的重要举措。2010年以来,“中俄(佳木斯)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五届,前四届累计交易额达42.45亿美元,2013年经商务部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展会。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不仅打造了中俄两国农机贸易的合作交流平台,更提升了中俄农业合作的层次,随着中俄农业合作规模的扩大,两国农机产业合作有望走向更深层次。
三、新形势下中俄农业合作的新机遇及合作建议
(一)中俄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稳步向前发展。中俄双方遵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和精神,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仍是中国扩大对外经贸发展空间、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伙伴以及引进高科技的主要国家。加强与中国联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俄罗斯希望借中国之力发展本国经济。目前,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所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点,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
2.远东开发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新的契机。远东开发是普京新任期的重大战略选择。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闲置土地,耕地使用率不足50%。目前,远东地区仍属于俄罗斯农业发展落后地区,人均农产品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蔬菜、肉和奶等农产品不能自给,急需摆脱农业困境。财力紧缺和人力不足是远东开发中的两大难题,必须借助外力和外资才能解决。中国与俄远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远东开发将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普京提出,打入亚洲食品市场是俄罗斯的战略优先方向[6]。俄政府副总理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明确表示:“俄罗斯还有大量没有开垦的农业用地,俄方希望在农业方面吸引中国投资,希望扩大俄对华农产品出口,比如谷物、肉类和奶制品”[7]。俄将在远东打造面向亚太的粮食出口基地和通道,中国参与远东开发正逢其时。
3.俄罗斯“入世”为中俄加强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入世”后表现出积极参加国际农业合作的积极性。俄罗斯承诺“入世”后将逐步降低农产品补贴,农业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世贸组织有关贸易投资的措施协议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特别是知识产权、贸易投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等规则,将推动俄罗斯为外国投资创造一个更加透明和便利的商业投资环境。在中俄农产品贸易和中国对俄农业合作中一度出现过贸易摩擦和诸多问题,除产品质量本身问题外,检疫和安全标准不一致也是重要原因。“入世”后,俄在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会增强,这有助于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俄“入世”承诺保证劳动力自由流动,这将为中俄加强农业合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4.共同应对粮食危机的挑战为中俄加强农业合作提供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粮食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极端气候增多和耕地面积减少等大背景下,国际粮价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且仍有上涨空间,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为中俄农业合作,特别是粮食生产领域的合作提出新挑战。中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可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形势严峻。对中国而言,如何养活超过13亿的人口,是粮食生产的永恒主题,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量是必由之路。俄罗斯高调宣布参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进程,表明其迫切充当“稳定器”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俄罗斯作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中国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双方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成功合作将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稳压器”,农业将成为两国未来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5.乌克兰危机为中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进入俄罗斯带来难得商机。自2014年3月以来,美欧针对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升级、马航MH17客机在俄乌边境被击落等重大事件对俄罗斯发起多轮单边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400亿美元损失。8月7日,俄罗斯对西方采取报复性措施,宣布对来自欧盟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的牛肉、猪肉、水果、禽类、奶酪和奶制品实施一年期进口限制。据统计,欧盟出口俄罗斯的食品占其总产量的10%,俄罗斯是欧盟食品、饮料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每年的市场价值高达147亿欧元。列入限进令清单的食品涉及俄进口食品的近40%,约合91亿美元,其中欧盟占65亿美元。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互信遭到重创,双方矛盾加深,关系恶化。迫于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俄罗斯将转向亚太寻找新的市场和融资渠道,这为其他国家农产品进入俄市场提供了机会。在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牛羊肉、猪肉、禽肉也可满足俄罗斯部分市场需求。2014年1~11月,中俄贸易额达8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9%,保持了逆势上涨势头。其中,中国对俄出口487.9亿美元,同比增长9.5%,自俄进口379.7亿美元,同比增长4%[8]。双边贸易额增长主要出现在7月之后,由中国增加对俄出口带动,其中又以西方制裁产品油气开采设备、计算机、果蔬类产品为主。
(二)新时期深化中俄农业合作的建议
2014年6月30日~7月4日首届“中俄博览会”期间,中俄双方通过洽谈达成共识,双方农业部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推进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境外农业种植、粮食返销、大机械过关、农产品贸易合作、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放宽政策限制,创造宽松环境。围绕这些领域,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推动。
1.增进政府职能,加强双方农业合作政策协调。中央政府层面加强长期农业合作的战略协调。两国中央政府可研究制定合作战略并签订政府间长期协议,为地方政府制定地区间合作规划提供依据。在部门层面,两国主管部门可在有关政策上加强协调,为农业合作营造有利的环境。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可以通过颁布优惠政策引进俄罗斯的先进科技;在引进人才和技术方面,可直接引进,也可间接引进,可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也可采取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制定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多层面促成两国开展农业技术合作。
2.强化对俄农业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中俄博览会”、“中俄(佳木斯)农机产品展销洽谈会”、“牡丹江木博会”、“齐齐哈尔绿博会”等对俄合作平台优势,推介对俄合作项目,开展农业科技项目洽谈和对接;办好对俄人才交流合作专题讲演会、对俄高端人才交流周等人才智力推介和项目对接会。建立俄农业合作咨询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供求信息,跟踪调研相关动态和俄罗斯政府法规,向各级决策层、企业提供咨询、中介和联络服务,解决多年来中俄农业合作中权威信息少、联络困难、渠道不畅等问题。
3.优先发展毗邻地区的农业经贸和投资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东北地区在对俄农业合作方面已从“自发期”进入“成熟期”,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国内其他省份也看到中俄农业合作的广阔前景,纷纷开展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未来合作应加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梯度推进,避免盲目上项目。对俄农业合作可选择资源开发型、出口基地型、农业科技园、合作发展型、合资共建型等多种合作模式。毗邻地区仍是农业合作的排头兵,要把握远东开发机遇,以中俄地区合作规划为抓手,做实已有的合作项目,有序推进新的合作。
4.完善和提高对俄农产品出口结构。在对俄农产品出口中,应积极拓宽与俄在食品深加工领域的合作,促进对俄食品加工合作项目尽快实施,完成由初级产品和原料向制成品、初加工向深加工、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黑龙江省“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沿边节点城市为依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加工贸易做大。
5.大力发展农机产品贸易。努力扩大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转让、许可证贸易、有偿技术咨询、农业技术服务等合作。
6.建立高水平的农业商品基地或批发中心。在中俄边境口岸建立稳定高效的出口基地以及农产品的批发中心,使这些基地和商品交易中心可以直接面对俄罗斯的具体商家和企业,与他们建立贸易伙伴关系。做好边境口岸城市与内陆城市之间的贸易交流和协同合作,在广大的内陆城市建立起口岸城市需求产品的生产基地,为口岸城市提供丰富的货源,在相关生产基地的产品选择上,以绿色、有机以及无公害为主体建立起覆盖农业产品各个方面的基地。
7.加大农业合作的投资保障。为推进对俄农业投资合作,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农业合作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农业保险理赔和特定保险业务支出的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体系,解除农业合作主体对农业高风险的后顾之忧。建立农业风险基金,主要由各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共同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8.增强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把握市场机遇。俄罗斯反制西方、禁止欧盟农产品进口的期限暂为1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这种市场机遇可能会转瞬即逝。相比短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长期合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看,中俄应充分挖掘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提高各自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方企业要注重增强质量意识和信誉意识,质量监督检查机关应严格控制产品品质,防止过去低质产品出口造成的恶劣影响。未来,中俄农产品贸易应在WTO框架内,根据有关规则和标准进行产品通关,防止“灰色清关”再现。
9.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最近10年来,在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从独联体自贸区、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到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一体化已经完成五步走战略的前四步。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将正式运行。未来,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的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将形成一个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拥有1.73亿人口、GDP接近3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中国正在制定“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中国高度重视欧亚经济联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在多领域的合作,提出中俄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9]。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成员国将制定和实施共同粮食政策,打造统一粮食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种植、粮食市场干预、粮食储备库、价格制定、国家对农业扶持、出口支持等政策进行协调。农业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契合点,未来,中国农业“走出去”将面对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需要深入研究这方面的有关政策,根据市场新变化加强长期战略规划,谋求更大发展。
注释:
[1]ДокладНиколаяФёдороваоб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технологияхвсельскомхозяйстве.http://premier.gov.ru/news/15780/
[2]Оразвитииаграрныхтехнологий.http://premier.gov.ru/news/15780/
[3]该学说于2010年1月生效,提出保证俄罗斯食品独立,规定了俄罗斯自产食品的数量标准。
[4]Госпрограммаразвитиясельскогохозяйствана2013-2020годы.http://www.mcx.ru/documents/document/show/22026.htm
[5]Центрпроблемногоанализаи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钵濮岌猝学缨荮支擐椐支悃堙唰鸳唰岌猝唰支堙洄讧猝唰缨学擐讧.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таиностранногосекторавсельскомхозяйствеРоссии.2013.05.27.
[6]http://www.kremlin.ru/news/17173
[7]《俄罗斯希望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http://www.rusnew.cn/
[8]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http://www.haiguan.info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2014年5月20日,http://www.xinhuanet.com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