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评论 > >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2015-04-14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2015年04月09日 A0邱兆祥

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 《存款保险条例》,并将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落地。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棋,为全面深化银行业改革提供了风险保障,并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扫清了障碍,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会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规模较大、盈利结构多元化的大型银行受其影响有限,相反,存款保险制度对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诸多中小银行则会产生较大冲击。为此,包括除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银行之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诸多中小银行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存款保险制度及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为自身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助推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

——有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和吸存能力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提升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和吸存能力。在隐形担保制度下,国有银行由国家信誉兜底,信用水平较高。相比较而言,中小银行更多的是实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营模式,资本金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信用水平低,偿还能力差的印象,储户受“越大越安全”的思维影响不愿将钱存入信用水平较低的中小银行,极易导致中小银行吸存能力不足,业务发展受阻。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破产救助做出了明确规定,对50万元以下存款的实行全额担保,超过50万元部分参与银行的破产清算。考虑到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群是以小额存贷为主,该项规定为中小银行99.8%以上的客户提供了全额保险,极大提升了我国中小银行的信用等级和吸存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有利于完善中小银行的退出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助于完善中小银行的退出机制,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铺平了道路。笔者认为,在通过发展中小银行来激发整个银行业市场活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必须要考虑中小银行的退出问题。从本质上讲,市场化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都无法达到有效市场的帕累托最优。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进一步加剧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而中小银行受限于经验、信用、规模、资本金等方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存款利率完全放开后,中小银行极可能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其贷款利率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利润空间会大幅缩小。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推行初期,一些经营较差的中小银行有可能会退出市场。在我国尚未出台银行业破产法的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为我国的中小银行的合理、有序退出提供依据和保障,避免银行将破产风险转嫁给存款人,有效维护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促进中小银行参与公平竞争,提高行业效率

公平竞争是有效市场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实行的是“大银行”的布局,国有银行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导致金融资源存在流动性障碍,配置效率低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隐形担保将成为历史,国有银行也需要强制进行投保,缴纳相应比例的保费。从某种程度上讲,国有银行的破产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这将有助于改变储户“越大越保险”的心理预期,为大、中、小银行的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银行可以深度发掘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并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状况,自主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增强市场和民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中小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竞争,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整个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有利于完善对中小银行的监管,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金融风险高发的领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法》具有统一适用性,未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加以区分。与国有银行相比,国家直接介入中小银行管控的能力相对较弱,实际操作性不强,这就为中小银行的风险埋下了隐患。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可以有效填补对中小银行的市场约束机制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一方面,存款保险公司为了避免支付巨额的保险费势必会加强对投保的中小银行的风险监控,定期检查民营银行的财务报表,公开重大交易事项,及时采取风险纠正措施,对有隐患的中小银行及时向央行和证监会报告,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争取较少的存款保险费率也会增强自身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防止出现较大的操作风险。存款保险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分担了央行、银监会的压力,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有效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造成的微观冲击

——负债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变小

笔者认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银行的初衷,就是探索“以小对小,以私对私”的融资结构,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围绕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展存贷业务。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存贷利率的浮动上限将进一步扩大,这就会增加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一方面,我国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性不足,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资本金较少,信用水平较低,想要获得大量存款就必须大幅度增加存款利率,这就会增加银行的负债端的成本。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强制要求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投保,并依据各投保行的经营情况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保费,对于中小银行来讲,风险暴露程度较大,存款保险费率也相应较高,较高的存款保险费用支出进一步增加了中小银行的营运成本。在市场竞争和央行政策管理的双重压力下,中小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转移成本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使得中小银行预期利润收窄,极有可能会出现亏损甚至是倒闭的状况。

——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

我国的银行业内部结构复杂,各银行的规模差别很大,我国实行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存款性金融机构不论经营情况强制参保,并交纳相应比例的保费,这就极易造成银行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一方面,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前期,存款保险机构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架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难以区分银行质量的好坏,从而准确确定各银行的保费费率。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小银行的保费费率可能相对较高,这就加重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大大削弱其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业务结构单一,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5%以上,息差收窄会迫使一些经营较差的中小银行为了获得较大的报酬而从事更高风险的业务,采取更大的杠杆率,最终会导致回弹效应,使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转嫁至存款保险机构,产生逆向选择的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大大增加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对中小银行产品定价能力提出了挑战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会逐步取消,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存贷款市场的供需自主决定相应的存贷款利率。未来银行经营的好坏和利润水平的高低,将不再由银行规模的大小决定,而更多取决于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产品定价对于中小银行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的中小银行大都采取的是成本加成的定价策略,受大银行定价的影响,自主定价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社会征信体系,中小银行的信息搜集成本相对较高、难度较大,无法针对中小企业建立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风险定价机制。

中小银行应对存款保险制度推出的路径选择

——强化中间业务,拓展多元化经营

存款保险制度将大大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小银行的利差将大大缩小,并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为此,中小银行必须优化利润增长模式,在坚持信贷业务为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并将其打造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信贷产品的研发。中小银行一般深入社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受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影响,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当前信贷消费结构向教育、医疗、旅游转变,中小银行要抓住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开发相应的信贷产品,努力将信贷业务打造成为自身的优势业务。

第二,积极开展咨询、管理业务。目前,我国银行开展咨询和管理业务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服务对象大都是大型蓝筹企业。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迅速,对相关的咨询、管理业务需求十分迫切,特别是在政策咨询、项目融资等方面。中小银行要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经验优势,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咨询、管理业务。

第三,满足中小企业的业务需求。受国内经济下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融资需求结构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开始向规模化、信用化转变,中小银行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积极开展融资租赁、担保、代理等业务,既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又为中小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

——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产品定价能力将是影响银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存贷款利率限制会逐步放开,并最终由市场决定。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能够综合资金用途、期限长短和风险的大小制定相应的价格,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这就迫使中小银行在资产定价方面多做准备,建立有效的产品定价机制。

第一,确立正确的定价方法。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方法对于银行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以简单的成本加成定价方法为定价基础,再根据客户贡献度和市场竞争调整确定实际贷款价格。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逼近,简单的成本定价方法已经不适用差异化产品的定价。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可以积极探索基准利率加点的定价模式,根据客户贷款风险暴露程度、贷款规模、信用水平综合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客观上要求银行在确定资金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以一般市场价格水平为出发点来寻找最优贷款价格。

第二,完善自身的资产定价机制。首先,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以便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风险,以及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其次,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减少贷款过程中的成本,在资产定价方面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再次,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和内部评级制度,对目标客户的信用、资产状况进行有效的评级,确定合适的目标客户。最后,建立有效的利率预测模型,加强对宏观利率政策的把控,对市场利率、基准收益率做出正确的预测。

第三,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权得到加强。我国中小银行要逐步建立内部资金调配和转移定价机制,优化总行和分支机构的资金转移流程,对内部资金转移实施动态管理。中小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制度,向分支机构下放更多贷款浮动权等资产定价权力。

——加强自身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存款保险制度及利率市场化在助推中小银行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也不可忽视。中小银行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积极化解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含,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完整的风险内控机制,主动应对利率、汇率、市场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可能会更加频繁,幅度也会更大。中小银行要建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与风险报告等一系列科学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适时进行有效的压力测试,明确自身的风险等级,针对重大的市场风险,提前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

第二,加强风控人才建设。从我国金融改革的蓝图来看,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我国中小银行特别是民营银行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中小银行要加强人才培养战略,通过设计新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和职业发展来吸引优秀风控人才。同时建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确经理人的行为规范,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和内部监管机制,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和重大的操作风险。

第三,培育客户的忠诚度,防止出现“存款搬家”。我国实行限额存款保险制度,限额上限为50万元,对于一些中小客户来讲,为了存款的安全性,可能将原有的存款分散存入不同银行,可能会出现 “存款搬家”的现象。中小银行应未雨绸缪,一方面,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提高客户自身信用等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核心客户的区分、培育和维护,致力于为核心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和贴心的服务,尽可能地减少存款保险制度对核心客户行为的影响,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营运成本

在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巨大的经营挑战,如何增强客户体验,降低营运成本将关乎各银行的生死存亡。对于中小银行来讲,千方百计降低营运成本是其免遭市场淘汰,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笔者认为,中小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成本控制,建立成本管理的理念。成本控制是中小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小银行应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业务环节,在流程活动和服务场景的设计之前,要对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有效的数据预测分析。同时,中小银行要建立内部服务定价机制,将业务办理过程中,每个流程和每个作业活动和系统运行所产生的成本都分摊到该笔业务中,提升营运精细化的管理能力。

第二,优化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中小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管理级数较少,易于集中管理的优势,积极优化零售审批业务流程、后台处理流程,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将现行的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进行分解、优化,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各类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同时,中小银行可将非关键环节进行适当外包,集中人力、物力打造自身的优势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整合营销渠道。中小银行要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客户体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对腹地内的ATM机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积极拓展网上银行业务,扩大线上交易的品种,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互相弥补,降低营销成本。

(责任编辑:admin)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2119201-8003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418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