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主页 > 焦点 > 评论 > >

霸道与王道———俄中如何界定自己的国家利益

2015-05-18《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2015年5月雅罗斯拉夫·扎伊采夫

如今,对比俄中两国的国家利益尤具价值。因为两国在政治上迅速接近,在此进程当中,正确理解对方行为的逻辑显得非常重要。

亟须透过国家利益的棱镜,来分析国家的外交战略,以及该国的统治精英对于现今国际体系的态度。

俄罗斯及其对国家利益的认知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不妨将它分为4 个时期。

第一时期,1992—1999 年,毫不掩饰地奉行“亲西方”政治路线,目的若非加入欧盟和北约,至少也是跻身西方世界、享受平等权益。

第二时期,1999—2008 年,因南联盟遭空袭、伊拉克被入侵,俄政治精英阶层中的反美情绪逐步增长,然而,直至俄与格鲁吉亚打响战争之前,与西方融洽相处的总路线一直未曾动摇。

第三阶段,2008—2012 年,俄格五日战争之后,在梅德韦杰夫总统任内,重启与美国的关系,与欧盟关系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第四阶段,2012 年至今,俄罗斯国内的反美国及反西方情绪明显升温,开始向东转(尤其是转向中国方向),在乌克兰危机之后,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

分析俄罗斯20 年来的外交政策,我们会得出如下结论:它仍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而与东方的亲疏直接取决于它与西方关系的冷暖。这是由俄罗斯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认知、对其赋予的具体内容而决定的。

首先是维护国内稳定及领土完整。苏联解体、大量领土的丧失、两次车臣战争,不仅在民众更在精英心头留下了不愈的伤痕。历史因素,尤其是本民族的心理特质,也为此推波助澜。数世纪以来,俄罗斯的统治者一直视广袤的疆域为国家安全、防御外敌的主要保障。

虽曾遭遇不同外敌的入侵,但正是无边的领土,令它得以坚守城池、捍卫主权。最鲜明的例子便是1812 年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和1941—1945 年的卫国战争。因此,维护领土完整、建立缓冲区一直都被视为国家的重中之重。而领土的丧失不啻为国家的衰落及孱弱。

其二是维持相应规模的军队及军事实力。这是从上一条直接衍生而来的:为维护主权、确保能够反击一切外敌进攻的实力,我们不只需要广阔的土地,还需拥有能够捍卫土地的强大军队。由于数个世纪以来不断遭遇入侵,在普通民众及政治高层的潜意识里,形成了崇尚军队的心理。为维系并夯实一支像样的军队,不惜倾尽国家所有资源,这也形成了牺牲民众福祉以换取军工企业壮大的严重经济失衡。

其三是在俄边界附近,设置对俄存在依附关系的缓冲区。这同样与前两条直接相关,但也有自身原因。由于与俄交界的地区,尤其是中亚和东欧,曾长期处于俄罗斯的影响之下,无论是民众彼此,还是文化及世界观之间,都已形成了稳定的交流模式。这些地区一直被视为与我们关系密切、相当亲近,严格来说,俄精英并不会把它们看作“外国”。

最终,俄最高领导层也形成了如下认知,即我们有权在这些地区谋求“特殊”地位、施加影响力,相反,其他国家对此发出的挑战则被看作对我国国家利益的侵犯。

从上述原则出发,也就不难分析出俄在处理与西方关系时的逻辑了。在这一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北约的政策。北约的东扩即便没有在字面上,至少也是从实质上与冷战最后阶段双方所达成的协议相抵触。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俄罗斯的友好邻邦如南斯拉夫、利比亚发起侵略,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这一切与对先前对西方的一贯不信任心态相叠加,被精英们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粗暴侵犯,引发了过激反应。乌克兰危机之后,俄与西方关系跌至后苏联时代的谷底,近期内也未必会发生改观。

中国及其对国家利益的认知

中国的国家利益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之初,一直沿革至今,只经历了不大的变更及增补。与俄罗斯的领导人不同,中国领导人敏锐地捕捉并作出了判断: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大国之间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学说。与俄罗斯相似,它也由三大要素组成:经济发展、维持国内稳定和领土完整、与最多的国家尤其是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经济发展是中国所有外交活动的主轴。改革开放政策持续至今,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30 年来,逾2.5 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国内总产值从1978 年的1480 亿美元增至2013 年的9 万亿,即增长了61 倍。其间经济的平均增速达到9.8%。2014 年,按购买力平价计划,中国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重要性、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从经济发展这一优先方向出发,中国推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项目。其目的是在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为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维持国内稳定及领土完整都同等重要。如果说俄罗斯将领土视为保护自己免遭外敌入侵的“安全气囊”,那么中国对领土的看法则是与它的民族认知及国家荣誉感直接相关,一切源于该国历史上的“百年屈辱史”。而维持领土完整与经济发展速度直接相关。经济增长会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所得的资金可用于问题地区的发展及“维稳”。

从国家利益出发,中国外交的另一重要特点便是维持与邻国及大国的友好关系。与邻国交好的目的主要是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国几乎与所有邻国都存在领土争端,但北京仍然竭尽所能,维持边境地区的稳定。对中国而言,最危险的发展版本莫过于领土冲突失控,因为这会耗费原本可以用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并会在国内滋生动荡,从而对执政党的统治构成威胁。

有人可能会反驳,认为是中国自己挑起了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不过,首先,这样做经常是出于对国内政治的考量;其次,类似行动处于完全的掌控当中,政府不会让它越过红线。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短期内,北京未必会在领土争端上采取重大的行动。总体来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已取得了成效,不久前针对亚洲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民调显示,10 个受访国里,有6 个对中国持正面评价。

国家利益赋予中国外交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塑造一个“给予型国家”的形象。在中国的政治思维当中,有“霸道”和“王道”两种概念的区分,这要追溯到公元前3 世纪至19 世纪末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

按这一划分,“霸道”指的是那些致力于通过对内政及外交施加影响,以掌控邻国的国家所推行的政策,具有严重的负面色彩。按这样的描述,欧洲所有大国无疑都很霸道,此外,美国当前在全球的所为,以及俄罗斯所推行的,在后苏联地区确立势力范围的路线,也与“霸道”无二。

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王道,它不谋求通过武力来控制其他国家,而是创造种种条件,让其他国家与自己合作,并从中享受优惠、挣得财产,反过来会主动向自己提供确立控制权的一切机会,或者至少提供“同等条件下第一位”的地位。

某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所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方案恰是中国“王道”路线的体现。其实,中国的政策事实上是否如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北京所打造的国家形象,即与之合作只会带来收益及互利,这与美国推行民主的政策形成了鲜明的、明显不利于后者的对比。

与任何国家一样,中国在外交中也会行差踏错,但总体来说,它严格恪守了自己实现民族利益的战略。这可以归纳为如下若干步骤: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经济增长—维护国内政治稳定和领土完整。

倘若对比现今以及苏联解体之时俄中两国的国际地位,不难发现,它们似乎完成了位置的互换。1991—1992 年,人们对俄罗斯满怀希望及期待。它刚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分道扬镳,在国际交往方面相当积极,处理与西方及中国的关系也出现了巨大进步,摆脱了“邪恶帝国”的形象,迈上了文明发展康庄大道。

国际金融机构慷慨地向它提供发展经济所需的贷款。苏联解体、全球社会主义体系衰落,在此背景下,北京被视为僵化、落后和极权的被抛弃国家。

在2014—2015 年之交,我们目睹的是截然相反的一幕。为何俄罗斯最初在中俄比较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却沦落至此?

答案在于两国对于国家利益、优先发展方向的定位有所不同,这即是说,俄罗斯与中国赋予了国家利益不同的具体内核。评判其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当然是国内总产值(物质环节)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非物质因素)。

自1991 年起,中国的国内总产值增长了23.2 倍,从3800 亿美元到2013 年的9 万亿美元。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9.7%,人均寿命也从70 岁升至75 岁。而俄罗斯的国内总产值同期只增长了3.1 倍,从5100 亿美元至2万亿美元,经济年均增长0.8%,平均寿命仅提高了3 岁,从68 到71。

而要通过一国的国际形象来评价其政策的成败,就要复杂得多,因为缺乏明确的指标。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借用不同国家对俄中看法的调查数据。据皮尤研究中心2014 年2 月的民调显示,全球仅有36%的民众对俄持肯定态度,但欣赏中国的比例达到了50%。

中国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准确定位。

首先,中国根据21 世纪现实的变化,对之进行了修正,如今,衡量一国实力的主要指标与其说是军事,不如说是经济。正因为如此,即便处于制裁之下,中国仍然能够扭转时局进程,令之有利于己。在这方面,它是俄罗斯的榜样:与其将失败的责任与罪过归咎于某人,不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其次,韬光养晦有助于为经济发展营造急需的外部环境。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任何举动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一定反应,倘若一国不断增加军事预算或是干预他国内政,显然会引起邻国恐慌,导致后者努力抱团,应对潜在的威胁。其他国家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看到更多的是收益而非威胁。中国领导人不厌其烦地重申“和平崛起”、互利合作,给中国营造出了“给予型国家”的形象。

俄罗斯当如何行事?

首先,应当迅速根据21 世纪的现实,来修正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定位。将追求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现实主义,于外交领域同样不可或缺,而利益本身,可能会随时代而变化。如果说在19 世纪或是20 世纪初,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侵占他国领土或是划定势力范围无需顾及国际社会的意见,那么在21 世纪,这样做有害无益。

21 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应当是自我发展,包括全面的经济发展、复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提升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上述指标才是俄成为大国的主要衡量依据。

其次,俄罗斯在某些阶段应当奉行韬光养晦的政策。这首先是为塑造自己作为爱好和平国家的形象,自身的发展将有利于全人类的福祉。这即是所谓的软实力,在21 世纪,它是任何一个大国所理当具备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中国不仅摆脱了西方制裁,而且还实现了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也可以成为普京及其班子为国家发展而不懈努力的理由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质量新闻网
腾讯绿色
中国企业公民网
企业观察网
河南企业社会责任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瑞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授权,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我们:

侯楚卿 市场部总监

邮箱:chuqing.hou@goldenbeechina.com

电话:010-62119201-8003

金蜜蜂官方微博

金蜜蜂官方微信

  • 扫一扫
  • 微信二维码

Copyright © Csr-china.net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30418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