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焦点 > 评论 > >
殷格非|你的社会责任工作,为何需要一个指标考核?
2020-06-03未知小白
大约七八年前,一位资深专家曾提出的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量化的现实必要。
时至今日,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日益深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越发变得频繁。
尤其是近年来,在ESG越来越为上市公司所重视,并成为投资界开展投资重要参考的情况下,如何用一个指标就能直观地为相关方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就显得更为迫切……
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以笔者之见,就是用一个社会责任指标能很容易体会到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也能分辨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高低。
那么,为什么要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呢?大致来看,主要在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利于解决工作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包括了:在企业内部针对社会责任的工作沟通、实践总结和价值评价;在企业外部与同行或非同行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比较;对监管机构而言,有效地对监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考核。
其二,形成社会责任自身的综合性指标,避免社会责任工作的虚无化。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丰富的性质,导致在日常考评中常常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悖论,形成“不考评则已,一考评反而把社会责任考评没有了”的窘况。
因为一谈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我们通常都会想到一系列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但往往我们用这些指标去考评的时候,社会责任就会很容易地变成治理、员工、环境、安全健康以及社区参与这些事情了。
于是很多人也就纳闷:这些事情平时我们不是有部门有人在做吗?既然日常工作中有人在做了,也就没有社会责任什么事了,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一个悖论——
社会责任非常需要考核,但在考评的时候发现搞好治理、员工、环境、健康安全、社区公益等等就行了,那社会责任到哪里去了?可以说不是社会责任“融入”了,而通常是社会责任好像被“融没”了。
这就有点像盲人摸象的故事,虽然现在流行的各种评价都有一个总体结论,但终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象”究竟是什么。
其三,有利于社会责任工作进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促进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机制的建立。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和考核,还是企业外部的评价考核,企业社会责任要真正得到重视,没有形成共识的、真正能体现社会责任本质内涵和价值的考评指标,显然是难以得到企业真正的重视和持续有效管理。
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责任发展的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机制也难以有效建立起来,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进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处于边缘概念的重要原因。
要做到一个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要求或者功能:
其一,必须是一个具有新名称的新指标。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的概念和理念,必须有自己的衡量指标和自己明确的指标名称。如每股社会贡献值、责任竞争力、综合价值、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等,都具有这些特征。
其二,必须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涵义。社会责任的核心要义是“影响”:一个组织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带来影响而要承担的责任。这种影响是指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和活动所导致或者部分导致的社会、经济或者环境的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
企业履行或者管理其社会责任就是要实现最大化其积极影响最小化其消极影响。考评社会责任就是考评企业积极影响、减去消极影响的净影响。
其三,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既包括纵向可比性,也包括横向可比性。纵向可比性能使企业能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履责的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横向对比性能使企业与其同行对比履责水平的高低,在市场和社会的竞争力体现或声誉的好坏,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开展跨行履责比较。
其四,必须具有直观的价值化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是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所以社会责任指标最好能够直观地反映履责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多少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这能使企业清晰找到管理社会责任的改进方向。
企业社会责任考评指标如此重要,但你知道国内目前主要都有哪些考评指标吗?不同的企业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考评指标呢?
文|殷格非
(责任编辑: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