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利益相关方?
2015-03-26金蜜蜂陈灿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方案,用于识别和定位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利益相关方,根据利益相关方的分布情况,制定管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的战略和措施,从而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企业利益相关方的识别标准
基于利益相关方的定义,一个企业在定位自己的利益相关方时应考虑以下标准:
责任:企业现在或将来可能对这类利益相关方负有法律、经济、经营方面的责任,具体依据和方式有法规、合同、政策或行为原则(例如员工、当地政府)。
影响力:指那些对企业能产生影响或具有决策能力的利益相关方(例如当地政府、股东或压力集团)。
接近度:企业与这类利益相关方交往最多,包括内部利益相关方(如外聘员工的管理方、当地小区)、维持长期关系的利益相关方(如业务合作伙伴),企业日常运作所依赖的利益相关方(如当地政府、当地供货商、当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企业)。
依赖性:这类利益相关方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企业的活动和经营,具体形式有经济的活财务的,有区域的或当地的基础设施供应企业(如学校和医院)。依赖企业直接或间接负责供应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企业,也属于此类利益相关方。
代表性:这类利益相关方根据规定、习俗或文化,能够合法地声明代表某一人群(如非政府组织、特殊利益集团等) 。
政策或战略意图:直接或间接与企业的政策或价值战略相关(如消费者、当地小区、经销商)。
利益相关方识别的过程
基于上述标准,企业可通过下列过程来识别利益相关方:
1. 召集各职能部门如法律、风险管理、对外交流、采购、人力资源、投资者关系等领域的人员,他们对与利益相关方有关的企业、项目、部门或具体问题十分了解。
2. 根据识别标准、程度、原因对已识别出来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分类。
3. 根据其共同点,将利益相关方归入不同类别或子类别(如非政府企业可能包括人道主义企业、人权企业、动物福利企业、环境保护企业等子类别)。
此外,该企业还应建立系统的程序和机制,用于:帮助目前尚未识别出来的利益相关方发表意见或发现机会(比如:通过电话热线、当地代表、重点人群访问等公开接触机制或可超越现有参与范围的调查等方式);在恰当的时候,通过不受影响和不被控制的独立程序,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免除后顾之忧、畅所欲言的机会(比如:使用举报政策或任命独立调查员;设立机制,代表那些没有发言权的群体,如子孙后代、自然环境等)。
企业应该识别出主要和次要的利益相关方。威尔和希兰帕(Wheele and Sillanpaa 1997)提出并运用了主要和次要、社会和非社会的类别对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划分。
(责任编辑:陈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