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CSR会客厅 > 企业访谈 > CEO访谈 > >
德友汉:越融入中国,才会越成功
2013-11-13来源 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作者 罗曙辉0
“拜耳的核心业务及研发是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统一的。”在10月16日召开的拜耳150周年庆典新闻发布会上,拜耳大中华区总裁德友汉表示。
这家在医药保健、作物营养、高科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在中国收获了占全球9%的营收以及占全球11%的员工。这并不是做财务出身的德友汉所擅长的全部。早在一年前,德友汉就代表拜耳中国发布了《拜耳中国十项计划》,运用在华业务和创新能力帮助中国应对医疗健康,食品供给及安全,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等挑战。他领导的团队总是善于发现并引领性地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跟进中国的发展,对于他们来说,这正是拜耳集团在中国成功百年的关键。
中国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WTO经济导刊》:今年是拜耳的150周年,也是拜耳在中国的第130周年,如何理解拜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德友汉:拜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三个部分:产品、技术与企业社会责任。产品历来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让全球更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而这些产品会用不断更新的技术来生产。与此同时,我们企业文化里面一项重要的承诺就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福利。前两者很好理解,可以很好结合在一起,后者不易理解,股东往往容易质疑,在企业社会责任上的投入是否划算,但这是拜耳的一部分,也体现在我们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对企业使命而言,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是同等重要的。正是对此的坚持才成就了今天的拜耳。
《WTO经济导刊》:在中国,拜耳建立了怎样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德友汉:在中国我们有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各个业务部门的最高负责人组成,我是总负责人,确保对中国的业务是可持续的。每年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就整个拜耳集团的旗舰项目进行讨论。此外,我们还设置专门的可持续发展职能与社会责任职能以支持相关部门的项目工作。这样的机制能够确保将拜耳的核心竞争力融入到项目当中。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同济大学设立可持续发展教席,并且每年度就热点的议题召开可持续发展论坛。
《WTO经济导刊》:拜耳中国与全球的项目有哪些统一与不同?
德友汉:拜耳全球的战略是一致的,但是在项目上是有所不同的。拜耳在中国的发展势必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建立了本土化的研发、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比如拜耳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国的西部大开发。2007年,拜耳与中国卫生部合作启动“走进西部”项目,为西部地区的332个贫困县的1万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培训,旨在促进西部地区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发展,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较为完备的培训体系。最近我们的重点项目是在重庆地区的一个扶贫项目。该项目是与国务院扶贫办下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以及NGO互满爱合作,基于推动当地社区发展、而非个体发展的宗旨。我们为村民们提供创意、资金和农业,保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具体到项目时由当地居民自行选择以及相互配合。迄今为止,这个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为我们渐渐发现,仅仅基于资金方面的支持,取得的效益可能是短期的,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医疗和农业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实现长期效益。
本土化还需要培育可持续的市场
《WTO经济导刊》:针对中国的食品供给及安全问题,拜耳推出了“食品链合作伙伴”项目,能将中国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提高到与欧盟相关标准一致,这项计划的背景是什么?
德友汉:我们不仅在致力于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也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拜耳所做的是,拜耳作物科学将为农户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施肥、如何种植、如何喷洒农药等等这些非常具体的工作。研究数据显示,对于很多作物而言,拜耳的创新作物解决方案试验田的可销售产量都显著高于采用当地农作方式种植的作物。除此之外,我们与超市以及相关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确保整个食品生产过程是可追溯的。我们计划到2015年将会有更多食品链合作伙伴项目推广实施,确保整个食品生产过程是可追溯的。
《WTO经济导刊》:与“食品供应链项目”一样,拜耳的生态商务建筑计划(ECB)也是与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共同合作,这个全球的项目在中国的落地是否遇到一些挑战?
德友汉:是的,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一些开发商并不太重视建筑环保问题,对他们来说,卖掉房子之后,是由业主也支付电费、水费。但是我们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还需要培育,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一个委员会,定期讨论一些问题,解决中国的一些问题。我们还建立了由全球合作伙伴组成的生态建筑专家网络,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生态商务建筑计划团队紧密合作,通过专家网络平台,一起致力于树立最佳生态建筑范例及知识的共享。
中国特色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WTO经济导刊》:您提到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员工层面,他们是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
德友汉:我们有一个数据——20%。这是我们在与新员工面谈的时候发现的,在新入职员工里,20%员工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是他们加入拜耳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个数字再次体现了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坚定承诺,这也是我们员工共享的一个态度。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发现自发在中国建立了非常有本土特色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的华东、华南、华北等地区设立六个分部拜耳志愿者分会,根据地方的特色和需求开展不同项目,并且每年举办志愿者年会,定期讨论一些项目方向,分享经验。目前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员工注册成为了志愿者。
《WTO经济导刊》:拜耳对这个中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提供了哪些支持和鼓励?
德友汉:首先是资金的支持,每年的志愿者协会的年会之后会将项目和资金预算需求报给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预算通过后,各分会按计划执行。
其次,因为“82”听起来像拜耳的中文发音,我们将每年8月2日定为员工志愿者日,在更多的地方聚在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情,让它成为拜耳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今年是“中国1001个愿望”,我们会通过NGO去收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愿望,比如“一个足球礼物”,“看一次话剧”,“读到一本书”等等,志愿者将通过愿望认领切实实现孩子们的愿望。
最后,对于员工,我们有很多非资金上的鼓励,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企业的自豪感:我们有一个员工志愿者护照,根据志愿时间不同,有普通绿色护照、蓝色护照、金色护照。我们也和上海、北京外企志愿者联盟合作,对拜耳的员工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认证,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每年一度的年会以及像今年这样的150周年活动中,我们都以各种方式奖励与肯定优秀的志愿者;我们也尝试通过创新的方式为志愿者员工提供方便和福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