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2015-08-11《WTO经济导刊》罗曙辉0
“是伊顿教会了我。”在曾经的专访中,伊顿中国总裁周涛觉得在这家百年企业中学到了许多可持续经营的秘诀。
“伊顿是幸运的。”再一次出席本刊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时,周涛对本刊记者说,尽管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增速降低,但是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以及对于低碳减排的承诺,却给予伊顿这样致力于提供能效解决方案的公司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显然,这个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掌门人,又一次把握了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庞大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并且迅速转化为伊顿的竞争力。
《WTO经济导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下行的趋势是否会对伊顿的业务受到影响?
周涛:我们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业务确实有些负面影响,过去大量投资超前,产能过剩,不过随着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产能可能会贡献到周边国家经济体中,我们很多客户都是这股浪潮中的主力军,伊顿一定会配合客户渡过难关。不过长远看来,未来20年中国快速的城市建设以及人口增长趋势,将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更可持续,产业发展更加绿色,一切粗放的,廉价的,低技术含量的,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不再可行。我们的利益相关方更加在意经济下行对成本的压力,怎么样衡量低碳的能源消耗,怎么样能够在低碳趋势下降低成本。伊顿多元化的业务能够服务到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生产制造、数据中心等等,在这些领域都有着自己的领先技术。
《WTO经济导刊》: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让包括IT数据中心在内的ICT产业成为了能源利用的高需领域,伊顿也在考虑为这一新兴领域提供能效解决方案吗?
周涛: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能够用网通话,传图片,到购买物品,甚至有物联网带来的智能穿戴以及各种应用,在这种信息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活经济中,需要更加坚强可靠的电力能源。试想,一个指挥塔,或者机场、医院、银行的网络系统、通讯以及生产制造厂,哪怕断掉几秒钟的电,可能损失超过上百亿。除此之外,我们也关注到电源的设备占地是很大的问题,怎么样能够把它做得更紧凑,占地更小?更智能?我们正在这些方面不断地进取。
《WTO经济导刊》:很多企业希望做节能改造,但是节能改造的投入很大,产出很慢,以伊顿的经验看来,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周涛:我们要让企业意识到,做这样一件事情并不是做善事,也不是为了企业形象,而一定是有收益的。比如,我们的混合动力系统或者自动变速的空调车,初期投入肯定是贵的,但根据我们做的经济模型分析,2到3年内就将收回成本。尤其在油价很贵的时候,混合动力系统用得越久,节省的费用也会越多,减排也就越多。6000辆车运用混合动力系统行驶 9亿公里,就能够节省23万吨燃油。对伊顿来说,可持续发展与正当经营不是一种口号,而是注入到企业经营模式之中。我们希望与客户共同持续地取得成功。
《WTO经济导刊》:从某种意义上说,伊顿与客户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周涛:是的,对于能源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是没有国界,没有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界限的。但是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提供专业动力解决方案的伊顿能够与不同的企业联合起来,就像串珍珠一样,发挥更大的力量。伊顿在中国的一个加工工厂,通过与南方电网合作,运用太阳能电板供应整个工厂消耗巨大的电量,降低了我们的成本,也保护了环境。我认为有必要与政府合作,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改造一个产业园区的能源系统,发挥示范效应。如果真的能够把城市园区太阳能的项目做起来,推广到2到3个城市,势必将带动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参与进来。
《WTO经济导刊》: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方案。伊顿是比较早涉足企业社会责任,并且较早在国内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您自己也多次参加本刊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在您看来,这些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有哪些变化?
周涛:最大的感觉是来自于社会的力量以及整个社会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扎扎实实地做企业社会责任,像本次会议上,很多企业讲得都非常实在,已经在计算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了。出现了越来越多具有正当经营理念的公司,这是好事。在一个发展比较快的经济体当中,这样的企业越多,越有助于建立好的发展秩序以及搭建好的平台。伊顿在这些年来获得了30多个奖项,我们由衷希望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员工的影响,以及我们理念的传播,能够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业有所助益。
《WTO经济导刊》:我在最新的伊顿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看到,伊顿致力于提升女性的比例,对于伊顿这样一个重工业型的公司来说,为什么会注重这一点?
周涛:我们不仅仅注重男性与女性的职业平等,我们注重员工多元化,这就包括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以及身体残疾或者健康的员工。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多元包容的企业环境,发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并让不同的人们在一起激发,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之一。在中国,也许我们的制造工厂中,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女工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但是厂长以及厂长所领导的一个管理团队中我们提倡有更多女性加入进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培养女性的委员会,制定各个业务板块的女性比例考核指标,如同销售利润一样,每年都会根据情况设定一个目标,年终进行考核。
(责任编辑: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