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剑:安全管理岂能走过场?
2015-08-13腾讯财经佚名0
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开发区一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爆炸现场火光冲天,附近居民都能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并有强烈震感,目前伤亡情况尚不清楚。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研究危机管理,每每看到类似新闻,都会令我心痛。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然而,这样的悲剧,为何真的发生了,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公司液氨罐爆炸,导致121人死亡;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东 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造成62人遇难;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开发区中荣公司拋光车间发生爆炸,导致71人遇难;2015年4月6日,位于福建漳 州的古雷PX项目突然发生爆炸;2015年7月16日,日照岚山一化工厂的液态烃球罐爆炸起火……除了爆炸事故,近年来还有频发的火灾,甚至因人群拥挤而 导致的踩踏都能造成几十人死亡。公众不禁质疑:我们的安全监管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目前天津的爆炸原因尚不清楚,我不能妄作推测,但是根据过往经验,一次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管理混乱导致。再危险的行业,只要遵守安全操作流程,出现事故的概率是很低的,但是,这两年频发的安全事故,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企业日常的危机管理是如何失灵的?
现 在很多企业都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流程,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安全,甚至公司内部开会的时候,都会认真地讲一下安全事项,告诉大家逃生路线。可悲的是,这些公司仍 然免不了危机发生。比如某公司为了一个设备尽快投产,仓促间让一名无证工人进行电焊作业,导致火灾发生,一座新的厂房建成刚一个月就化为灰烬。事实上,这 家企业可是天天把安全挂在口头上,有消防值班室(但是无人值班),也有专人负责安全检查。更可悲的是,火灾发生半年后,该企业的消防设施仍然形同虚设…… 我问安全经理为何不整改?他说我早就发现问题了,也告诉内部相关人员了,但是没人执行。听起来振振有词,风险依然故我,这样的企业能不出问题吗?
而我们到底有多少这样流于形式视安全如儿戏的企业?难道仅仅是缺乏责任心吗?
昆山抛光车间爆炸发生前,就有员工提醒企业负责人粉尘超标,负责人为了赶进度冒险作业,一小时后惨剧发生了。如果我们分析每一起类似案例,发现危机爆发的原因都如出一辙:利益至上。
很多人奇怪,既然危机后果如此严重,企业为何不整改?危机管理到底是如何失灵的?
我 们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为例,分析一下当事人的心理。发射航天飞机之前,当地气温骤降,发射时间一再更改,此时负责航天飞机发射的官员面临公众和媒 体的双重压力,此时他们有两个选择:暂停发射,面临公众诘难;冒险发射,可能出事,但是概率很低。权衡利弊,他们做出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发射!遗憾 的是,貌似低概率的事件却百分百发生了。
十几年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又犯了同样的错 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的时候机翼被泡沫塑料撞击导致损伤,本来可以通过宇航员维修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航天局却命令哥伦比亚号带伤返航,结果导致航天 飞机在进入大气层的时候烧毁。美国总共五架航天飞机,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爆炸了两架,而原因都是人为因素。这些愚蠢的决定,根源都是利益博弈的结果。
我 在危机管理培训课上多次提及:危机管理不仅仅低级别员工考虑的问题,而且是企业高层应重视的事情。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内心忽视危机管理,一切以利润为导 向,早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员工只关心自己的绩效,很少去关注企业危机,如果企业高层也是如此,片面追求利润,早晚会引发危机。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往往依赖直觉做出判断。从危机管理研究的角度来看,直觉常常导致非理性的选择,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企 业经营活动常常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或者受决策者个人素养的局限,导致战略制定中呈现一定程度的非理性。企业常常被表象的、肤浅的利益蒙蔽,而忽 视了利益背后隐藏的风险。企业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往往选择非理性目标,既以牺牲安全和道德来换取利益最大化。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昆山事故发生前一个小时 公司内部的讨论,正是企业牺牲安全换取利益的写照……
那么,企业如何避免非理性选择呢?
企 业危机管理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冲突,已经超越了过去我们所认知的客观因素或信息不对称层面,更多是浮现于利益层面的博弈。虽然管理专家们一再告诉我们:战略 制定中的非理性选择是难以避免的。这种观点常常会误导我们,以为企业危机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更相信是企业对利益无限度的非理性的追求才最终导致 一系列危机!
好的企业,健康的企业,一定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沟通反馈机制,体现在执行的 层面就是对规则的重视而不是走过场。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体,健康的人体必须有健全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这样才能及时避免和应对危机。一个健康的企业,也应 该有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和内部监督机制,必须有利益制衡机制,才能避免危机管理失灵。
企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很多社会危机的爆发,背后的原因也往往是利益驱动。比如政府部门在监督企业安全的时候,监管部门不作为或者利益输送,往往对企业的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当官员出现渎职的时候,往往异地做官或者几年之后重新任用,这样的惩罚机制形同虚设,官员怎么会有积 极性和责任心去监管安全呢?
一次次的爆炸案用血淋淋的事实警告我们,而我们的安全管理何时才能杜绝走过场呢?
(责任编辑:小黑)